格哈德·里希特

格哈德·里希特

Gerhard Richter

艺术家名: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
生卒日期: 1932年2月9日 - ?
国籍:德国
格哈德·里希特的全部作品(7)

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是一位德国视觉艺术家。 里希特创作了抽象画和写实画,还有照片和玻璃作品。 他被广泛认为是德国当代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的多幅作品创下了拍卖价格纪录。

童年与教育

里希特出生于萨克森州(Saxony)德累斯顿(Dresden)的德累斯顿新城医院(Hospital Dresden-Neustadt),并在赖兴瑙(Reichenau,现波兰博加蒂尼亚,Bogatynia)和上卢萨蒂亚(Upper Lusatian)乡村的瓦尔特斯多夫(Waltersdorf)长大,他的父亲在那里担任乡村教师。 格哈德的母亲希尔德加德·舍恩菲尔德 (Hildegard Schönfelder) 在 25 岁时生下了他。希尔德加德的父亲恩斯特·阿尔弗雷德·舍恩菲尔德 (Ernst Alfred Schönfelder) 一度被认为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钢琴家。 恩斯特在接管家族酿酒企业并最终破产后,举家搬到了德累斯顿。 到达德累斯顿后,希尔德加德接受了书商培训,并在此过程中发现了对文学和音乐的热情。 格哈德的父亲霍斯特·里希特 (Horst Richter) 是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数学和物理系的学生。 两人于1931年结婚。

在努力维持在新的国家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后,霍斯特在赖兴瑙找到了一个职位。 格哈德的妹妹吉塞拉(Gisela)于 1936 年出生在那里。由于赖兴瑙位于乡村,霍斯特和希尔德加德基本上能够保持非政治性。 霍斯特是一名教师,最终被迫加入国家社会党。 他从未成为纳粹主义的狂热支持者,也没有被要求参加政党集会。 1942 年,格哈德被征召入德国青年军,但到战争结束时,他还太年轻,无法成为希特勒青年团的正式成员。 1943 年,希尔德加德举家搬到了瓦尔特斯多夫,后来被迫卖掉了她的钢琴。 希尔德加德的两个兄弟在战争中身亡,一个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妹妹在纳粹安乐死计划中被饿死。

里希特 (Richter) 十年级后退学,成为一名广告和舞台画家学徒,之后在德累斯顿美术学院( Dresden Academy of Fine Arts)学习。 1948年,他在齐陶完成了职业高中学业,并在1949年至1951年间先后当过标志画家的学徒和画家。 1950年,他申请德累斯顿美术学院学习,被以“太资产阶级”为由拒绝。 1951 年,他终于开始在学院学习。他的老师有卡尔·冯·阿彭 (Karl von Appen)、海因茨·洛马尔 (Heinz Lohmar) 和威尔·格罗曼 (Will Grohmann)。

人际关系

1957 年,里希特与玛丽安·尤芬格 (Marianne Eufinger) 结婚。 她生下了他的第一个女儿。 1982 年,他与第二任妻子雕塑家伊萨·根兹肯 (Isa Genzken) 结婚。1995 年,里希特与第三任妻子萨宾·莫里茨 (Sabine Moritz) 结婚,育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早期事业

在他职业生涯的早期,他为艺术学院的食堂准备了一幅壁画《与毕加索的交流》(Communion with Picasso,1955),作为他的学士学位的一部分。 德国卫生博物馆保存了他绘制的另一幅名为 《生活的乐趣》( Lebensfreude,Joy of life)的壁画,作为他的毕业证书。 它的目的是产生“类似于壁纸或挂毯的效果”。

1957年至1961年间,里希特在该学院担任硕士实习生,并接受当时东德国家的委托。 在此期间,他集中精力创作了《工人斗争》(Arbeiterkampf,Workers' struggle)等壁画,以及油画作品,例如东德女演员安吉莉卡·多姆罗斯(Angelica Domröse)和里希特第一任妻子 艾玛(Ema)的肖像、各种自画像以及德累斯顿全景图《城市景观》(Stadtbild,Townscape,1956)。

1961年柏林墙建成前两个月,里希特与妻子玛丽安一起从东德逃往西德。他在艺术学院和卫生博物馆的壁画随后因意识形态原因被涂掉。 很久以后,德国统一后,在德国卫生博物馆的楼梯上发现了壁画《生活的乐趣》(Joy of life,1956)的两个“窗户”,但后来当决定将博物馆恢复到 1930 年的原始状态时,这些内容都被覆盖了。

在西德,里希特开始在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Kunstakademie Düsseldorf)学习,师从卡尔·奥托·格茨 (Karl Otto Götz),与Sigmar Polke、沃纳·希尔辛 (Werner Hilsing)、哈·舒尔特 (HA Schult)、库诺·冈斯基奥尔 (Kuno Gonschior)、弗兰兹·埃哈德·瓦尔特 (Franz Erhard Walther)、康拉德·吕格 (Konrad Lueg) 和戈塔德·格劳布纳 (Gotthard Graubner) 一起学习。 他与波尔克(Polke)和康拉德·费舍尔( Konrad Fischer)一起引入了“资本主义现实主义”一词,作为一种反艺术风格,挪用了广告的图形速记法。 这个标题还提到了被称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当时是苏联的官方艺术学说,但它也评论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消费者驱动的艺术学说。

里希特曾在汉堡美术学院和新斯科舍艺术与设计学院担任客座教授; 1971 年,他回到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担任教授超过 15 年。

1983 年,里希特从杜塞尔多夫搬到科隆,至今仍在那里生活和工作。 1996年,他搬进了建筑师蒂斯·马韦德(Thiess Marwede)设计的工作室。

艺术

里希特在 20 世纪 60 年代和 70 年代初根据各种来源的黑白照片创作了各种绘画作品:报纸和书籍,有时还结合了它们的说明文字,如《赫尔加·马图拉》(Helga Matura,1966); 私人快照; 城镇和山脉的鸟瞰图,如《马德里城市景观》(Cityscape Madrid,1968)、《阿尔卑斯山》(Alps,1968)、 《海景》(seascapes,1969-70); 以及为 1972 年威尼斯双年展德国馆制作的大型多部分作品。 在《四十八幅肖像》(Forty-eight Portraits,1971-72)中,他主要选择了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和让·西贝柳斯(Jean Sibelius)等作曲家以及 H·G·威尔斯(H. G. Wells)和弗朗茨·卡夫卡(Franz Kafka)等作家的面孔。

从 1964 年左右开始,里希特为经销商、收藏家、艺术家和其他与他的直接专业圈子有关的人绘制了许多肖像。 里希特为女儿贝蒂分别于 1977 年和 1988 年创作了两幅肖像画。 这三幅名为 IG 的肖像画于 1993 年创作,描绘的是艺术家的第二任妻子伊莎·根兹肯 (Isa Genzken)。 《读者》(Lesende,Readers,1994 年)描绘了里希特 1995 年与她结婚的萨宾·莫里茨 (Sabine Moritz),她全神贯注地阅读一本杂志。 他的许多现实主义画作反映了纳粹主义的历史,创作了曾是纳粹党成员和受害者的家庭成员的画作。 从 1966 年开始,里希特开始使用自己拍摄的照片以及其他人送给他的照片作为肖像的基础。 1975 年,在杜塞尔多夫举办一场展览时,吉尔伯特和乔治(Gilbert & George)委托里希特为他们绘制肖像。

里希特于 1965 年开始制作版画。他在 1974 年之前最活跃,从那时起只完成了零星的项目。 1965 年至 1974 年间,里希特创作了大部分版画(超过 100 幅),主题与他的画作相同或相似。 他探索了各种摄影版画工艺——丝网印刷、照相平版印刷和柯罗版画——寻找廉价的媒介,为他的作品带来“非艺术”的外观。 1974 年,他停止了印刷媒体工作,开始用自己拍摄的照片进行绘画。

虽然山水画的元素最初出现在里希特 1963 年职业生涯早期的作品中,但这位艺术家在第一次度假后于 1968 年开始了他的独立风景画系列,这次旅行让他对科西嘉岛的地形着迷。 此后,风景画作为一个独立的工作组出现在他的作品中。 根据迪特马尔·埃尔格的说法,里希特的风景画是在德国浪漫主义绘画传统的背景下理解的。 它们与卡斯帕·弗里德里希的作品进行了比较。 弗里德里希是德国风景画的基础。 每位艺术家都在德累斯顿度过了他们生命的成长岁月。 《大泰德景观》(Große Teyde-Landschaft,1971) 的图像取自特内里费岛(Tenerife)火山地区的类似假日快照。

《阿特拉斯》(Atlas) 于 1972 年在乌得勒支的赫登达格瑟艺术博物馆(Museum voor Hedendaagse Kunst)首次展出,标题为《照片和草图图集》(Atlas der Fotos und Skizzen),包括 315 个部件。 该作品不断扩展,并于 1989 年在慕尼黑伦巴赫之家市立画廊(Lenbachhaus)、1990 年在科隆路德维希博物馆 (Museum Ludwig) 和 1995 年在纽约迪亚艺术基金会 (Dia Art Foundation) 以完整形式展出。 大约 4,000 张照片、照片和插图的复制品或剪裁细节,组合在大约 600 个单独的面板上。

1972年,里希特开始了为期十天的格陵兰岛之旅,他的朋友汉娜·达尔博文(Hanne Darboven)本应陪同他,但他却独自旅行。 他的目的是体验并记录荒凉的北极景观。 1976 年,四幅大型画作从格陵兰照片中诞生,每幅都名为《海景》。

1982年和1983年,里希特创作了一系列《蜡烛》(Candles)和《头骨》(Skulls)画作,与静物死亡绘画的悠久传统相关。 每幅作品通常都是基于里希特在他自己的工作室拍摄的照片。 受到乔治·德·拉·图尔弗朗西斯科·德·苏巴朗等老派虚空画家大师的影响,这位艺术家开始尝试将蜡烛和头骨放置在不同程度的自然光下,坐在原本贫瘠的桌子上。 《蜡烛》画作与他的第一幅大型抽象画作同时出现,与那些巨大的、色彩缤纷的、有趣的无意义的作品形成了完全的对立。 里希特只创作了其中 27 幅静物画。 1995 年,这位艺术家纪念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轰炸他的家乡德累斯顿 50 周年。 他那根孤独的蜡烛以巨大的规模被复制,并放置在易北河上,作为复兴的象征。

在 1988 年题为《1977年10 月18日》(18 October 1977)的 15 张模糊作品系列中,他描绘了德国左翼激进组织红军派 (RAF) 的四名成员。 这些画是根据黑白报纸和警察照片创作的。 1977 年10月18日,三名英国皇家空军成员被发现死于牢房内,他们的死因成为广泛争议的焦点。 20 世纪 80 年代末,里希特开始收集该团体的图像,并以此作为 1989 年在克雷菲尔德首次展出的 15 幅画作的基础。这些画作以乌尔里克·迈因霍夫 (Ulrike Meinhof) 担任艺术家期间的官方肖像为基础。有激进的记者,有霍尔格·梅因斯(Holger Meins)被捕的照片,有警察在监狱中拍摄古德伦·恩斯林(Gudrun Ensslin)的照片,在安德烈亚斯·巴德尔(Andreas Baader)的书架和电唱机上隐藏他的枪,迈因霍夫(Meinhof)、恩斯林(Ensslin)和巴德尔(Baader)的死者雕像 以及恩斯林、巴德尔和扬-卡尔·拉斯佩的葬礼。

自 1989 年以来,里希特一直致力于通过在照片上拖动未干的颜料来创造新图像。 这些照片并非全部由里希特本人拍摄,大部分都是日常生活的快照:家庭度假、朋友的照片、山脉、建筑和街景。

里克特于 2001 年 9 月 11 日飞往纽约,但由于 9/11 袭击,包括对世贸中心的袭击,他的飞机改道飞往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 几年后,他专门创作了一幅关于飞机撞向世贸中心的小画。 在《九月:格哈德·里希特的历史绘画》( September: A History Painting by Gerhard Richter)中,罗伯特·斯托尔将里希特 2005 年的画作《九月》置于他在里希特作品中发现的反意识形态思想的烙印中。 他思考了 9月11日袭击事件随处可见的摄影记录如何影响人们对这些事件的独特记忆,并与里希特 《1977年10月18日》(18 October 1977 )进行了有价值的比较。

2000年代,里希特创作了许多涉及科学现象的作品。 2003年,他创作了多幅同名画作:《硅酸盐》(Silicate)。 这些大型布面油画作品展示了成排的浅灰色和深灰色斑点的格子,它们的形状在画面上快速重复,它们的角度在不同的画作之间变化。 他们描绘了一张发表在《法兰克福汇报》(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上的照片,该照片是计算机生成的昆虫壳中二氧化硅反射的模拟图像。

抽象作品

里希特在早期的《桌子》(Table,1962 年)中用灰色颜料的触觉漩涡取消了照片写实主义图像,在这一基础上,里希特于 1969 年创作了一组灰色单色画中的第一个,这些单色画完全由不同绘画方法产生的纹理组成。

1976年,里希特首次将他的一幅作品命名为《抽象绘画》(Abstract Painting)。 通过展示一幅画,甚至没有几个词来命名和解释它,他觉得自己是在“让事物出现,而不是创造它”。 在他的抽象画中,里希特从在画布上刷大片原色开始,建立了非具象绘画的累积层。 这些画作根据他对画面进展的反应分阶段发展:出现的偶然细节和图案。 在整个过程中,里希特使用了他在具象绘画中使用的相同技术,通过模糊和刮擦来掩盖和暴露先前的图层。

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始,里希特开始使用自制的橡皮扫帚擦拭和刮擦他在画布上大面积涂抹的颜料。 在接受本杰明·布赫洛(Benjamin H.D. Buchloch)采访时 1986 年,里希特被问及他的“单色灰色图片和抽象图片”以及它们与艺术家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和埃尔斯沃斯·凯利的联系。 以下是里希特的回答:

《灰色图片》是在单色画随处可见的时代创作的。 尽管如此,我还是画了它们。 ...不是凯利,而是鲍勃·莱曼(Bob Ryman)、布莱斯·马登(Brice Marden)、艾伦·查尔顿(Brice Marden)、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和许多其他人。

在 20 世纪 90 年代,艺术家开始以有序的方式在画布上上下移动橡皮扫帚,以产生垂直的柱子,呈现出木板墙的外观。

里希特的抽象作品及其空间幻觉是从他的偶然过程中发展而来的:添加、移动和减去颜料的自发反应动作的积累。 尽管不自然的调色板、无空间的色彩以及艺术家工具的明显痕迹,抽象图片通常就像窗户一样,我们可以通过窗户看到外面的风景。 正如他的具象绘画一样,幻觉和绘画是平等的。 在这些画作中,他将世俗的图像简化为纯粹的艺术事件。 同样,在他的抽象绘画中,里希特将自发、直观的标记提升到了空间逻辑和可信度的水平。

《佛罗伦萨》(Firenze)延续了一个由 1999 年秋季构思、同年及其后完成的 99 件作品组成的循环。 这一系列复涂照片(übermalte Fotographien,照片上的绘画)由带有佛罗伦萨市图像的小画组成,由艺术家创作,旨在向斯蒂夫·莱奇(Steve Reich)的音乐和佛罗伦萨音乐家团体的作品致敬。

2000年后,里希特创作了许多涉及科学现象的作品,特别是涉及肉眼无法看到的现实方面的作品。 2006年,里希特将六幅画作为一个连贯的组合,命名为“凯奇”(Cage),以美国前卫作曲家约翰·凯奇( John Cage)的名字命名。 凯奇的画作是由交叉的场域、线条和不均匀的涂抹带构成的大型作品,反映了里希特在画布上拖动的宽刮刀工具,然后去除油漆区域以产生隐藏和显示杂色图层和斑块的减法方法。 2002年5月,里希特拍摄了他的抽象画1号的216个细节。 里希特在一张长桌上花了几周的时间,将这些 10 x 15 厘米的细节与 165 篇有关伊拉克战争的文字结合起来,这些文字于 3 月 20 日至 21 日发表在德国《法兰克福汇报》上。 该作品于2004年作为书出版,题为《战争剪辑》(War Cut)。

2008 年 11 月,里希特开始了一个系列,他将墨滴涂在湿纸上,使用酒精和清漆来延长和延缓墨水的自然晕染和蠕变倾向。 由此产生的 11 月作品被认为与他之前的水彩画有很大不同,因为墨水普遍浸泡在湿纸中产生了双面作品。 有时,最上面的纸张会渗透到其他纸张中,从而生成一系列连续显影的图像。 在少数情况下,里希特在纸张的一侧涂漆,或在色块上画铅笔线。

颜色图表绘画

早在 1966 年,里希特就根据比色图表创作了绘画,使用颜色矩形作为发现的物体,其色调显然是无限的。 这些在 1973 年 4 月达到顶峰,出现了一系列大幅面图片,例如《256 色》(256 Colours)。 里希特在 1966 年至 1974 年间创作了三个系列的色卡绘画,每个系列都变得更加雄心勃勃,试图通过纯粹任意的颜色排列来进行创作。 1966 年,艺术家以一幅题为“10 种颜色”(10 Colors)的小画作开始对色彩图表的复杂排列进行研究。 这些图表提供了匿名和客观的源材料,这是里希特将颜色与任何传统的、描述性的、象征性的或表现性的目的分离的一种方式。 当他开始创作这些画作时,里希特让他的朋友布林基·巴勒莫(Blinky Palermo)随机说出颜色,里希特随后在他的作品中采用了这些颜色。 因此,机遇在他的第一个系列的创作中发挥了作用。

回到 20 世纪 70 年代的颜色图表,里希特将他的注意力从现成的图表转向概念系统,开发了混合颜色的数学程序以及颜色放置的机会运算。 他所使用的颜色范围是由一个数学系统决定的,该系统用于按渐变量混合原色。 然后随机订购每种颜色以创建绘画的最终构图和形式。 里希特的第二个色卡系列于 1971 年开始创作,仅包含五幅画。 在里希特整个 1973 年和 1974 年全神贯注的最终色卡系列中,以浅灰色、深灰色和后来的绿色混合的形式添加了这种颜色生产排列系统的附加元素。

里希特2007 年的《4900 种颜色》(4900 Colours)由明亮的单色方块组成,这些方块随机排列成网格图案,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万花筒色彩场。 它是在他为科隆大教堂南耳堂窗户设计的同时制作的。 《4900 种颜色》由 25 种颜色的 196 个面板组成,可以重新组装成 11 种变化 - 从单个广阔的表面到多个小格式字段。 里希特开发了第二版 - 49 幅画,每幅尺寸为 97 x 97 厘米 - 特别是为蛇形画廊。

雕塑

里希特从 1967 年开始在他的作品中使用玻璃,当时他创作了《四块玻璃》(Four Panes of Glass)。 这些普通玻璃板可以从安装它们的杆上倾斜,其角度在不同的安装中会有所不同。 1970年,他和布林基·巴勒莫(Blinky Palermo)共同提交了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体育设施的设计方案。 对于竞技场的正面,他们提出了一系列二十七种不同颜色的玻璃窗; 每种颜色会出现五十次,其分布是随机确定的。 1981 年,里希特在杜塞尔多夫与乔治·巴塞利兹 (Georg Baselitz) 举行了一场两人秀,制作了第一块巨大的透明镜子,此后这些镜子间歇性地出现在他的作品中; 这些镜子比里希特的画作大得多,并配有可调节的钢制支架。 对于诸如《镜子绘画》(Mirror Painting,1991)这样的作品,镜子被附着在玻璃背面的颜料染成灰色。 里希特在 1992 年卡塞尔第九届卡塞尔文献展上与建筑师保罗·罗布布雷希特 (Paul Robbrecht) 合作设计的一个特殊展馆中,布置在两个房间中,展示了一组绘画和彩色镜子。

2002年,里希特为迪亚艺术基金会创作了一个玻璃雕塑,其中七块平行的玻璃板折射光线和外面的世界,提供了展览空间的不同视野; 《镜子一》(Spiegel I,Mirror I)和 《镜子二》(Spiegel II,Mirror II)是 1989 年的两部分镜子,高 7 英尺,长 18 英尺,改变了环境的边界,再次改变了画廊的视觉体验; 《球体》(Kugel,Sphere,1992),一个不锈钢球体,充当镜子,反射空间。 自2002年以来,艺术家创作了一系列三维玻璃结构,例如《6块立式玻璃板》(6 Standing Glass Panels,2002/2011)。

图纸

2010年,绘图中心展出了《不存在的线条》(Lines which do not exist),这是对里希特1966年至2005年绘画作品的调查,其中包括使用机械干预方式创作的作品,例如将铅笔连接到手电钻上。 这是自 2002 年在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绘画 40 年》(40 Years of Painting)以来,里希特在美国的第一次职业生涯回顾。在《不存在的线条》的评论中,洛辛(R. H. Lossin)在《布鲁克林铁路》( The Brooklyn Rail)中写道:“里希特的绘画实践被视为个人缺陷,包括勤奋地记录一些不起作用的东西——即一只无法正确绘画的手。 ……里希特用他自己的、摇摇欲坠的、失败的、非常物质的附属物的确凿证据取代了艺术家之手的概念。”

佣金

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里希特大多拒绝了利润丰厚的许可交易和私人佣金。 尺寸为 9 x 9 ½ 英尺,描绘了米兰大教堂和广场上 19 世纪的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长廊 (Galleria Vittorio Emanuele II, Domplatz, Mailand)(1968 年),是西门子的委托作品,从 1968 年到 1998 年,它悬挂在该公司位于米兰的办公室中。 1998 年,苏富比在伦敦拍卖了这幅画,并以 360 万美元的价格创下了当时里希特的拍卖纪录。 1980 年,里希特和伊萨·根兹肯(Isa Genzken)受委托设计杜伊斯堡国王海因里希广场(König-Heinrich-Platz)地铁站,它于 1992 年才完工。1986 年,里希特收到杜塞尔多夫维多利亚保险公司的委托,创作两幅大型画作——《维多利亚一号》和《维多利亚二号》。 1990 年,他与">索尔·勒维特和 奥斯瓦尔德·马蒂亚斯·翁格尔斯(Oswald Mathias Ungers)一起为杜塞尔多夫的德国联合抵押银行(Bayerische Hypotheken- und Wechselbank)创作了作品。 1998年,他在柏林重建的德国国会大厦安装了一件以德国国旗颜色为主题的墙饰。 2012年,他受邀设计德国报纸《世界报》的首页。 2017年,里希特设计了2015年木桐酒庄当年第一款葡萄酒的标签。

教堂的窗户

2002 年,也就是他在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回顾展的同年,里希特受邀为科隆大教堂设计一扇彩色玻璃窗。 2007年8月,他的橱窗揭开了面纱。 这是一幅 113 平方米(1,220 平方英尺)的抽象拼贴画,由 72 种颜色的 11,500 个像素状正方形组成,由计算机随机排列(具有一定的对称性),让人想起他 1974 年的画作 4096 种颜色。 艺术家免除了任何费用,材料和安装窗户的费用约为 370,000 欧元(506,000 美元),由 1,000 多人的捐款支付。 红衣主教约阿希姆·迈斯纳(Joachim Meisner)没有参加窗户的揭幕仪式,因为他更希望它能成为 20 世纪基督教殉道者的象征,并表示里希特的窗户更适合清真寺或其他祈祷室。 里希特自称是无神论者,“强烈倾向于天主教”,他和第三任妻子的三个孩子在科隆大教堂接受洗礼。

2020 年 9 月,里希特为德国最古老的修道院之一托利修道院 (Tholey Abbey) 揭幕了他的三扇 30 英尺高的彩色玻璃窗。 他称它们为他最后的主要作品,并补充说从那时起他将专注于绘画和草图。 合唱团的大窗户是由慕尼黑附近一家著名的玻璃作坊古斯塔夫·范·特里克(Gustva van Treeck)制作的。 这些抽象绘画作品的灵感源自他20世纪90年代的“图案”系列。 由阿富汗裔德国穆斯林艺术家马布巴·马克苏迪(Mahbuba Maqsoodi)为修道院设计的另外 34 扇彩色玻璃窗预计将于 2021 年复活节前完工。修道院的僧侣们希望这些窗户能够促进修道院及其城镇的旅游业,并让人们走进修道院 信仰。

展览

里希特于 1963 年首次在杜塞尔多夫举办展览。1964 年,里希特在杜塞尔多夫的施梅拉画廊 (Galerie Schmela) 举办了他的首次画廊个展。 不久之后,他在慕尼黑和柏林举办了展览,到 20 世纪 70 年代初,他在欧洲和美国频繁举办展览。 1966年,布鲁诺·比绍夫伯格(Bruno Bischofberger)第一个在德国境外展出里希特的作品。 里希特的第一次回顾展于 1976 年在不莱梅艺术馆举行,涵盖了 1962 年至 1974 年的作品。1986 年在杜塞尔多夫艺术馆举办了巡回回顾展,随后又于 1991 年在伦敦泰特美术馆举办了回顾展。 1993年,他收到了由卡斯帕·柯尼希(Kasper König)策划的大型巡回回顾展“格哈德·里希特:马莱雷1962-1993”(Gerhard Richter: Malerei 1962–1993),以及由本杰明·布赫洛编辑的三卷目录。 这次展览包含了 30 年来举办的 130 件作品,旨在彻底重塑里希特的职业生涯。

里希特于 1990 年为美国观众所熟知,当时圣路易斯艺术博物馆举办了《巴德尔-迈因霍夫(1977年10月18日)》(Baader-Meinhof,18 October 1977),该展览后来在加利福尼亚州玛丽安德尔湾的兰南基金会展出。 里希特的第一次北美回顾展于 1998 年在安大略省美术馆和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举行。 2002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里希特40年作品回顾展,并巡展芝加哥艺术学院、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华盛顿特区赫希霍恩博物馆和雕塑花园。他的作品被美国多家博物馆机构永久收藏,例如迈阿密佩雷斯艺术博物馆。

他曾参加过多个国际艺术展,包括威尼斯双年展(1972年、1980年、1984年、1997年和2007年)以及文献展第五届(1972年)、第七届(1982年)、第八届(1987年)、第九届(1992年)和 第十届(1997)。 2006年,盖蒂中心的一次展览将里希特的风景画与卡斯帕·弗里德里希的浪漫画作联系起来,表明两位艺术家“利用抽象、广阔和空虚,通过绘画表达超然的情感”。

格哈德·里希特档案馆于 2005 年与这位艺术家合作成立,是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的一个机构。

他在澳大利亚的首次大型展览“格哈德·里希特:图像的生命”(Gerhard Richter: The Life of Images)于2017年10月14日至2018年2月4日在布里斯班昆士兰现代艺术画廊举办。展览展出了90多件作品,其中包括新创作的《阿特拉斯概述》(Atlas Overview)。

尽管里希特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广受好评并受到评论界的赞誉,但他的名气却在 2005 年的回顾展上迅速崛起,该展览宣告了他跻身 20 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列。 如今,许多人称格哈德·里希特为在世的最优秀的画家。 在某种程度上,这来自于他在许多人宣告这种媒介消亡的时候探索这种媒介的能力。 里克特曾获得众多著名奖项,包括 2000 年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国家奖(State Prize of the state North Rhine-Westphalia),1998年韦克斯纳奖(Wexner Prize),1997年日本帝国文化奖(Praemium Imperiale),1997年第47届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 Golden Lion),1994/5年获以色列沃尔夫奖(Wolf Prize),1988年戈斯拉尔的戈斯拉尔凯瑟林奖(Goslarer Kaiserring Prize),1985年维也纳奥斯卡·科科什卡奖(Oskar Kokoschka Prize),1981年卡塞尔的阿诺德·博德奖(Arnold Bode Prize),1961年获得德国荣格尔西方艺术奖(Junger Western Art Prize)。2007年4月被授予科隆荣誉市民称号。2012年当选为美国哲学会会员。

影响

1971 年至 1994 年间,在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跟随里希特学习的学生包括鲁德格·格德斯(Ludger Gerdes)、汉斯·约尔格·霍卢比奇卡(Hans-Jörg Holubitschka)、伯纳德·洛凯(Bernard Lokai)、托马斯·舒特(Thomas Schütte)、托马斯·斯特鲁斯(Thomas Struth)、凯特琳·内菲尔(Katrin Kneffel)、迈克尔·范·奥芬(Michael van Ofen) 以及里希特的第二任妻子伊萨·根兹肯(Isa Genzken)。 众所周知,他影响了埃尔斯沃斯·凯利(Ellsworth Kelly)、克里斯托弗·伍尔(Christopher Wool)和约翰·安德森(Johan Andersson)。

他还成为作家和音乐家的灵感来源。 音速青年(Sonic Youth)在1988 年的专辑《遐想国家》(Daydream Nation)中使用了他的画作为封面艺术。他是乐队的粉丝,并且没有为使用他的图像付费。 原作面积超过 7 米(23 英尺)见方,目前在音速青年(Sonic Youth)位于纽约的工作室中展出。 唐·德里罗的短篇小说《巴德尔-迈因霍夫》(Baader-Meinhof)描述了两个陌生人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相遇,会面在展览《1977年10月18日》(18 October 1977)的房间举行。

摄影师科顿·科尔森 (Cotton Coulson) 将里希特描述为“最受喜爱的艺术家之一”。

过去 18 年里,格哈德·里希特 (Gerhard Richter) 在德国杂志《资本》(Capital) 评选的最重要的世界艺术家排行榜上一直名列第一。

艺术品市场地位

1971 年,在海纳·弗里德里希画廊 (Galerie Heiner Friedrich) 与布林基·巴勒莫 (Blinky Palermo) 举办了一场展览之后,里希特与经销商的正式安排于 1972 年结束。此后,弗里德里希仅有权出售他已经从里希特那里通过合同获得的画作。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里希特在杜塞尔多夫的康拉德·费舍尔画廊(Galerie Konrad Fischer)和纽约的斯佩罗内·韦斯特沃特画廊(Sperone Westwater)展出。 如今,里希特的代理人是玛丽安·古德曼 (Marian Goodman),她自 1985 年以来一直是他的主要经销商。

如今,博物馆拥有里希特大约 38% 的作品,其中包括他一半的大型抽象画作。 到2004年,里希特的年营业额达到1.2亿美元。 同时,他的作品也经常出现在拍卖会上。 据跟踪艺术市场的在线公司artnet称,2010年里希特的作品在拍卖会上售出了价值7690万美元的作品。里希特的高成交量反映了他的多产和受欢迎程度。 截至2012年,不少于545件里希特的独特作品在拍卖会上售价超过10万美元。 其中 15 幅作品在 2007 年至 2012 年间售价超过 10,000,000 美元。自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里希特的画作一直稳定地流出德国,尽管某些重要的德国收藏家 - 弗里德·布尔达(Frieder Burda)、约瑟夫·弗罗利希(Josef Fröhlich)、格奥尔格·博克曼(Georg Böckmann)和乌尔里希·斯特罗赫(Ulrich Ströher)一直持有他们的收藏。

里希特的蜡烛画是第一批拍出高价的作品。 2001 年他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展览开幕三个月后,苏富比以 530 万美元的价格出售了他的《三支蜡烛》(Three Candles,1982 年)。 2008 年 2 月,艺术家的大女儿贝蒂 (Betty) 在伦敦苏富比拍卖行以 7,972,500 英镑(1,500 万美元)的价格出售了她的《蜡烛》(Kerze,Candle,1983 年),是高估价的三倍。 他的 1982 年 《蜡烛》(Kerze,Candle)于 2011 年 10 月在伦敦佳士得以 1,050 万英镑(1,650 万美元)的价格售出。

2008年2月,伦敦佳士得拍卖行以7,300,500英镑(1,430万美元)的价格将里希特的1960年代“资本主义现实主义”画作《两个恋人》(Zwei Liebespaare,1966年)出售给史蒂芬·施米德海尼(Stephan Schmidheiny),创下了里希特1960年代“资本主义现实主义”画作的首个纪录。 2010年,德国不莱梅的韦塞尔堡现代艺术博物馆决定在苏富比拍卖行11月举行的拍卖会上出售里希特1966年的画作《水手》(Matrosen),约翰·D·阿诺德以13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这幅作品。 《卢塞恩湖》(Vierwaldstätter See)是里希特 1969 年绘制的卢塞恩湖四幅独特系列中最大的一幅,于 2015 年在伦敦佳士得以 1580 万英镑(2400 万美元)的价格售出。

另一组令人垂涎的作品是 《抽象图像》(Abstrakte Bilder)系列,尤其是 1988 年之后制作的作品,这些作品是用大型刮刀而不是刷子或滚筒完成的。 2009 年 7 月,里希特 1979 年的油画《抽象图像》(Abstraktes Bild)在皮埃尔贝尔杰建筑事务所(Pierre Bergé & Associés)拍卖会上超出了其估价,售价为 95,000 欧元(136,000 美元)。 里希特 1990 年的《抽象画报》在 2011 年 2 月的苏富比拍卖会上以 720 万英镑(约合 1,160 万美元)的高价拍出了一位竞标者,据经销商称,该竞标者是纽约经销商拉里·高古轩 (Larry Gagosian) 的代理人。 2011年11月,苏富比拍卖行拍出了里希特的一组色彩缤纷的抽象画作,其中包括《抽象图像》(Abstraktes Bild 849-3),创下了这位艺术家的拍卖纪录,莉莉·萨夫拉随后以2080万美元的价格将其捐赠给了以色列博物馆。 几个月后,佳士得拍卖行以创纪录的 2180 万美元成交了 1993 年的画作《抽象图像》(Abstraktes Bild 798-3)。 《抽象图像》(Abstraktes Bild 809-4) 是艺术家 1994 年创作的抽象画作之一,2012 年底,埃里克·克莱普顿 (Eric Clapton) 在苏富比拍卖行以 3,420 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位电话竞拍者。(据估价为 1,410 万至 1,880 万美元。)

2013 年 5 月,他的作品《米兰大教堂广场》(Domplatz, Mailand)于 2013 年 5 月在纽约以 3,710 万美元(2,440 万英镑)的价格售出,这一数字被打破。 2015 年 2 月,他的 1986 年画作 《抽象图像》(Abstraktes Bild 599) 在伦敦苏富比当代晚间拍卖会上以 4,452 万美元(3,040 万英镑)的价格售出,这一数字进一步突破。 这是当时当代艺术品拍卖的最高价格。2013 年 11 月 12 日,杰夫·昆斯 (Jeff Koons) 的《气球狗》(Balloon Dog,Orange)在纽约佳士得战后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会上以 5,840 万美元的价格售出,打破了里希特的纪录。

当被问及这样的艺术品价格时,里希特说:“这就像银行危机一样荒谬。这是无法理解的,而且很愚蠢!”

电影

2003年,杰拉德·福克斯(Gerald Fox)制作了一部关于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生平的纪录片,并以此为起点。2007年,科琳娜·贝尔兹(Corinna Belz)制作了一部短片,名为《格哈德·里希特的窗户》(Gerhard Richter's Window)。 2011年,贝尔茨的长篇纪录片《格哈德·里希特绘画》上映。 这部电影几乎完全聚焦于世界上收入最高的在世艺术家在他的工作室制作大型抽象刮刀作品。 2018 年剧情片《永远不要把目光移开》(Never Look Away)的灵感源自里希特的人生故事。

2016 年和 2019 年,里希特再次与科琳娜·贝尔兹 (Corinna Belz) 合作拍摄了两部根据他 2012 年出版的书《图案》(Patterns)改编的电影。 上一首名为《里克特模式》(Richters Patterns)的作品与德国作曲家马库斯·施米克勒 (Marcus Schmickler) 的音乐以及美国作曲家史蒂夫·赖克 (Steve Reich) 的音乐搭配,两者均由现场合奏团演奏。


格哈德·里希特作品收藏于:

路德维希博物馆(1)

伦敦泰特现代艺术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