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斯·洛里奇

尼古拉斯·洛里奇

Nicholas Roerich

代表作品:
艺术家名:尼古拉斯·洛里奇(Nicholas Roerich)
生卒日期: 1874年10月9日 - 1947年12月13日
国籍:俄罗斯
尼古拉斯·洛里奇的全部作品(272)

尼古拉·洛里奇(又译:尼古拉斯·罗里奇,英语:Nicholas Roerich,英语:Nikolai Konstantinovich Roerich,俄语:Никола́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Ре́рих)是一名俄罗斯画家、作家、考古学家和神智学家。他被一些俄罗斯人认为是启蒙学家、哲学家和公众人物。

他年轻时受到俄国社会一场围绕精神的运动的影响。他对催眠和其他精神实践很感兴趣,他的画据说有催眠的表现。

洛里奇出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父亲是波罗的海富裕的公证人,母亲是俄罗斯人,他生活在世界各地,直到他在印度喜马偕尔邦(印地语:हिमाचल प्रदेश,拉丁字母转写:Himachal Pradesh)的纳加尔(Naggar)去世。作为一名艺术家和律师,他的主要兴趣是文学,哲学,考古学,特别是艺术。洛里奇是一位致力于在战争时期保护艺术和建筑事业的积极分子。他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的候选人。1935年4月,美国和泛美联盟大多数国家签署了所谓的《洛里奇协定》,使之成为法律。

洛里奇协定(英语:Roerich Pact,正式名称为:英语:Treaty on the Protection of Artistic and Scientific Institutions and Historic Monuments)是一项保护艺术家、科学研究机构和历史博物馆的协定,由尼古拉·洛里奇倡议发起。最核心的思想是在法律上承认: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比国防更为重要,应该把文化保护放在比军事需求更为优先的地位上。

洛里奇在19世纪末的圣彼得堡长大,1893年同时进入圣彼得堡大学(St. Petersburg University)和帝国艺术学院(Imperial Academy of Arts)学习。1897年获“艺术家”称号,次年获法学学位。他很早就在帝国艺术促进会(Imperial Society for the Encouragement of the Arts)找到了工作,1906年至1917年他领导了该会的学校。尽管早期与该组织关系紧张,但他成为谢尔盖·达基列夫(英语:Sergei Diaghilev,俄语:Серге́й Па́влович Дя́гилев)“艺术世界”协会("World of Art" society)的成员,1910年至1916年,他担任该协会主席。

在艺术上,洛里奇被称为他这一代最有才华的俄罗斯古代画家,这个话题与他毕生对考古学的兴趣相符。他还成功地成为了一名舞台设计师,作为迪亚基列夫俄派芭蕾舞剧的设计师之一,他获得了最大的声誉。他最著名的设计是为亚历山大·波菲里耶维奇·鲍罗丁(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Порфи́рьевич Бороди́н)的《伊戈尔王子》(1909年及以后的作品)设计的,还有伊戈尔·费奥多罗维奇·斯特拉文斯基(英语:Igor Stravinsky,俄语:Игорь Фёдорович Стравинский)和《春之祭》(The Rite of Spring,1913年)创作的服装和布景。

洛里奇与米哈伊尔·维鲁贝尔(Mikhail Vrubel,俄语:Михаи́л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Вру́бель)、米哈伊尔·涅斯捷罗夫(Mikhail Nesterov,俄语:Михаи́л Васи́льевич Не́стеров)一起,被认为是俄罗斯象征主义艺术的主要代表。从他早期的生活,他受到伪经Apocrypha,又译为:次经,是作者身份不明或出处不明的作品,通常是书面作品)和中世纪宗派著作,如神秘鸽书(Dove Book)的影响。

洛里奇的另一个艺术主题是建筑。他著名的出版物《建筑研究》(Architectural Studies,1904-1905),包括数十幅他在两次俄罗斯长途旅行中创作的城堡、修道院、教堂和其他纪念碑的画作,激发了他几十年的艺术和建筑保护活动家生涯。他还为整个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礼拜场所设计了宗教艺术,其中最著名的是玛丽亚·特尼谢娃公主(Princess Maria Tenisheva)在塔拉什基诺庄园附近修建的圣灵教堂的壁画;以及1913-1915年间达特桑冈泽乔内(Datsan Gunzechoinei)的彩色玻璃窗。他对塔拉什基诺教堂的设计是如此激进,以至于东正教拒绝奉献这座建筑。

在1900年至1910年代早期,洛里奇主要由于他妻子海伦娜(Helena)的影响,发展了对东方宗教的兴趣,以及其他信仰体系,如神智学。洛里奇两人都热衷于阅读拉玛克里斯纳(Ramakrishna)和斯瓦米·维韦卡南达(Vivekananda)的吠陀派散文、泰戈尔的诗歌和《博伽梵歌》。

洛里奇一家对神秘主义的兴趣稳步增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的俄国革命期间,这场战争尤其激烈,这对夫妇和许多俄国知识分子一样,给予了启示意义。洛里奇的许多绘画作品,以及他在革命前后所写的许多短篇小说和诗歌,包括1907年开始、1921年完成的《摩崖之花》(Flowers of Morya),都能感受到神智、吠檀多、佛教和其他神秘主题的影响。


1917年2月革命和沙皇政权结束后,洛里奇作为一位重视俄罗斯文化遗产而非意识形态和政党政治的政治温和派,积极参与艺术政治。他与马克西姆·高尔基(Maxim Gorky)和亚历山德·贝努瓦(Aleksandr Benois)一起,参与了“高尔基委员会”及其后续组织艺术联盟(SDI)。两人都试图引起临时政府和彼得格勒苏维埃政府的注意,即需要形成一个连贯的文化政策,最紧迫的是,保护艺术和建筑不受破坏和破坏。

与此同时,疾病迫使洛里奇离开首都,居住在与芬兰接壤的卡雷利亚区。他已经辞去了世界艺术协会主席的职务,也辞去了帝国学院院长的职务。1918年初,他、海伦娜和他们的两个儿子乔治和斯韦托斯拉夫移居芬兰。

两个悬而未决的历史争论与洛里奇的离开有关。首先,人们常说洛里奇是布尔什维克在1917-1918年间考虑建立的人民文化委员会(苏联相当于文化部)的主要候选人,但他拒绝接受这项工作。事实上,贝诺瓦是最有可能的人选。洛里奇似乎是管理艺术教育部的首选,由于苏联选择不设立这样一个委员会,这个问题变得毫无意义。

第二,当洛里奇后来希望与苏联和解时,他坚持说,他并不是故意离开苏联,而是他和家人在芬兰内战爆发时与祖国隔绝。然而,洛里奇对布尔什维克政权的极端敌视被充分记录在案。实际上与其说是因为对共产主义的厌恶,不如说是因为他对布尔什维克会导致俄罗斯艺术和建筑遗产遭到破坏的恐惧。

在芬兰和斯堪的纳维亚呆了几个月后,洛里奇一家于1919年年中迁往伦敦。他们全神贯注于神秘主义,现在新时代即将来临,他们希望尽快前往印度。他们加入了神智社会的英国威尔士分会。1920年3月,洛里奇一家在伦敦创立了自己的神秘主义流派阿格尼瑜伽(Agni Yoga),他们也将之称为“生活伦理体系”(the system of living ethics)。

为了获得到印度的通行证,洛里奇曾在托马斯·比查姆的考文特花园剧院担任舞台设计师,但这家企业在1920年以失败告终,这位艺术家的作品从未获得全额报酬。洛里奇在英国时结交的著名人物包括著名的英国佛教克里斯玛·韩福瑞(Christmas Humphreys)、哲学家作家H.G.威尔斯( H. G. Wells)、诗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泰戈尔(他的侄女德维卡·拉尼后来将嫁给洛里奇的儿子斯韦托斯拉夫)。

在伦敦成功举办的一次展览收到了芝加哥艺术学院院长的邀请,邀请他安排洛里奇的艺术作品到美国巡演。1920年秋天,洛里奇一家乘船去了美国。

洛里奇一家从1920年10月到1923年5月一直留在美国。1920年12月,洛里奇艺术的一个大型展览在纽约开始,1921年至1922年初,先后在旧金山和芝加哥巡回展出,部分由美国大使克里斯蒂安·布林顿组织,部分由芝加哥艺术学院组织。洛里奇与芝加哥歌剧院著名女高音玛丽·戈登( Mary Garden)结为朋友,并接受委托,为她设计了1922年里姆斯基·科尔萨科夫(Rimsky Korsakov)的《雪少女》(the Snow Maden)的一个作品。在展览期间,洛里奇夫妇在芝加哥、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度过了大量时间。

在政治上,洛里奇最初是反布尔什维克的。他给白俄民众讲课、写文章,批评苏联。然而,他对共产主义的厌恶在美国发生了变化。洛里奇声称,他的精神导师,喜马拉雅山的“圣人”,正在通过他的妻子海伦娜与他进行心灵感应交流,海伦娜是一个神秘主义者和一个透视者。

据说,这些来自印度一个深奥的佛教团体的人告诉洛里奇,俄罗斯注定要在地球上执行任务。这使他制定了自己的“伟大计划”,设想通过一场宗教运动,利用未来的佛陀或弥勒,将数百万亚洲人民统一为“东方的第二个联盟”。在这里,香巴拉国王将按照弥勒的预言,现身与世上所有邪恶势力进行一场伟大的战斗。洛里奇把这理解为“追求共同利益的完美”。这一新的政治体系将包括阿尔泰西南部、图瓦、布里亚特、外蒙古和内蒙古、新疆和西藏,首都位于“兹文哥罗德”,即“鸣钟之城”,该城将建在阿尔泰的贝鲁卡山脚下。据洛里奇说,同一位圣人在1922年向他透露,他是第五代达赖喇嘛的化身。

1923年,“务实的理想主义者”洛里奇携妻子和儿子尤里出发前往喜马拉雅山。洛里奇最初定居在大吉岭,与13世达赖喇嘛流亡印度期间住在同一栋房子里。洛里奇把时间花在画喜马拉雅山上,有贝里夫人(F. M. Bailey)、莱顿夫人( Lady Lytton)和1924年英国珠穆朗玛峰探险队的成员,还有索南·旺菲·莱登拉(英语:Sonam Wangfel Laden La,藏语:བསོད་ནམས་དབང་འཕེལ་ལེགས་ལྡན,他是锡金大吉岭皇家警察局的警官。由于他的英语与藏语流利,他多次参与英属印度与西藏之间的交涉,负责翻译和联络)、多仁库秀(Doring Kusho)和擦绒·达桑占堆(Tsarong Dazang Dramdul)等有影响力的藏人。根据英国情报,来自莫鲁寺的喇嘛承认洛里奇是第五世达赖喇嘛的化身,因为他的右脸颊上有痣图案。

1924年,洛里奇一家回到了西方。在去美国的路上,洛里奇在柏林的苏联大使馆停了下来,告诉当地全权代表他想参加一次中亚探险。他在途中要求苏联保护,并分享了他对印度和西藏政治的印象。洛里奇评论“英国人意图占领西藏”,声称他们通过“布尔什维克的反宗教活动”进行广泛的反苏宣传。后来,全权代表向洛里奇的一位大学老同学奇切林指出,他“有着绝对亲苏的倾向,看起来有点像佛教共产主义者”,他的儿子说28种亚洲语言,帮助他赢得了印度人和藏人的好感。

洛里奇一家在纽约市定居下来,那里成了他们在美国许多业务的基地。他们在这些年里建立了几个机构:Cor Ardens(Flaming Heart,燃烧的心)和Corona Mundi(Crown of the World,世界之冠),这两个机构都是为了在公民活动事业中团结全球的艺术家;联合艺术硕士研究所(the Master Institute of United Arts),一个拥有多方面课程的艺术学校,以及第一个尼古拉斯·洛里奇博物馆和美国阿格尼瑜伽协会的最终所在地。他们还加入了各种神智团体,他们与这些团体的活动支配着他们的生活。



离开纽约后,洛里奇一家和他们的儿子乔治和六个朋友开始了为期五年的“洛里奇亚洲探险”,用洛里奇自己的话说:“从锡金出发,经过旁遮普、克什米尔、拉达克、喀喇昆仑山、和田、喀什噶尔、卡拉沙尔、乌鲁木齐、伊尔泰什、阿尔泰山、蒙古的奥洛特地区,中央戈壁、甘肃、柴达木和西藏“在1926年绕道西伯利亚到莫斯科。

洛里奇的亚洲考察引起了苏联、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外交部门和情报机构的注意。事实上,在这次远征之前,洛里奇本人曾向苏联政府和克格勃寻求帮助,协助他远征,承诺作为回报,他将监视英国在这一地区的活动,但当时苏联对外情报局局长米夏尔·阿布拉莫维奇·特里塞(Michail Abramowitsch Trilisser)对此反应冷淡。

苏联在洛里奇穿越西伯利亚和蒙古时协助他进行后勤工作。然而。他们没有致力于他鲁莽的东方神圣联盟乌托邦计划——一个精神上的乌托邦,这可以归结为洛里奇雄心勃勃地试图煽动佛教群众,在苏联的庇护下建立一个高度精神合作的联邦。

正如洛里奇所说,他这次探险的官方任务是充当西方佛教驻西藏的大使馆。在西方媒体看来,这是一项艺术和科学事业。在1927年夏天到1928年6月之间,由于与他们的联系已经中断,人们认为探险队已经消失了。事实上,他们在西藏遭到袭击。


洛里奇写道,只有“我们武器的优越性阻止了流血……尽管我们有西藏护照,但探险队还是被西藏当局强行阻止了。“他们被政府拘留了5个月,被迫在零下的帐篷里生活,靠微薄的口粮维持生计。在这段时间里,探险队有五个人死了。1928年3月,他们获准离开西藏,向南跋涉到印度定居,在那里建立了一个研究中心,喜马拉雅研究所。

1929年,洛里奇被巴黎大学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1932年和1935年,他又获得两项提名。他对和平的关注导致了他创造了和平文化,即艺术和文化的“红十字会”。1935年4月15日,美国和泛美联盟其他20个成员国在白宫签署了早期保护文化财产的国际文书《洛里奇条约》。


1934-1935年,美国农业部,当时由洛里奇崇拜者亨利·华莱士(Henry A. Wallace)领导,赞助了洛里奇和美国农业部科学家H.G.麦克米伦(H. G. MacMillan)和詹姆斯F.斯蒂芬斯(James F. Stephens)到内蒙古、满洲和中国的考察。探险队的目的是收集防止水土流失的植物种子。

这次探险由两部分组成。1934年,他们探索了满洲西部的大兴安岭和巴甘高原。1935年,他们探索了内蒙古的部分地区:戈壁沙漠、鄂尔多斯沙漠和贺兰山。探险队发现了近300种旱生植物,采集了草药,进行了考古研究,并发现了具有重大科学意义的古董手稿。

洛里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印度,他在那里描绘了俄罗斯史诗般的英雄和圣洁的主题,包括亚历山大·涅夫斯基(Alexander Nevsky)、姆斯蒂斯拉夫(Mstislav)和雷迪娅(Rededia)的战斗、鲍里斯和格莱布(Boris and Gleb)。

1942年,洛里奇在库鲁的家中接待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和他的女儿英迪拉·甘地(Indira Gandhi)。他们一起讨论了新世界的命运:“我们谈到了印度-俄罗斯文化协会……是时候考虑有益和创造性的合作了。”

甘地后来回忆起与洛里奇的家人一起度过的几天:“那是一次令人难忘的访问,访问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有天赋的家庭,每个成员都是一个非凡的人物,有着明确的兴趣范围……洛里奇本人留在我的记忆里。他是一个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人,一个心胸宽广、深受他所观察到的一切影响的人”。

访问期间,就印苏加强合作发表了意见和想法。现在,在印度赢得独立后,正如你们所知,今天我们两国之间有着友好和相互理解的关系

1942年,美国-俄罗斯文化协会(ARCA)在纽约成立。它的积极参与者是欧内斯特·海明威、罗克韦尔·肯特、查理·卓别林、埃米尔·库珀、谢尔盖·库塞维茨基和瓦莱丽·伊万诺维奇·特雷什琴科。该协会的活动受到了罗伯特·密立根和亚瑟·康普顿等科学家的欢迎。

洛里奇于1947年12月13日在库鲁去世。


洛里奇被授予圣萨瓦勋章。太阳系中的小行星4426洛里奇是为了纪念洛里奇而命名的。


2013年6月,在伦敦举行的俄罗斯艺术周期间,洛里奇的《麦当娜·拉博里斯》(Madonna Laboris)在宝龙(邦瀚斯,Bonhams)拍卖,成交价为7,881,250英镑,其中包括买家的溢价,成为俄罗斯艺术拍卖会上有史以来最值钱的一幅画。


尼古拉斯·洛里奇作品收藏于:

俄罗斯博物馆(45)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28)

尼古拉斯·罗里奇博物馆(21)

国家东方艺术博物馆(13)

下诺夫哥罗德艺术博物馆(6)

国立基辅俄罗斯艺术博物馆(4)

俄罗斯萨拉托夫州立艺术博物馆(3)

斯摩棱斯克博物馆(3)

国立拉脱维亚美术馆(3)

Novosibirsk State Fine Arts Museum(3)

戈尔洛夫卡艺术博物馆(2)

鄂木斯克艺术博物馆(2)

敖德萨艺术博物馆(2)

雅罗斯拉夫尔艺术博物馆(1)

普斯科夫州历史与艺术博物馆(1)

塞瓦斯托波尔艺术博物馆(1)

鞑靼斯坦共和国国家美术博物馆(1)

Roerich Memorial Museum(1)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1)

阿斯特拉罕画廊(1)

维亚特卡艺术博物馆(1)

基希讷乌国家美术博物馆(1)

彼尔姆边疆区美术馆(1)

梁赞区艺术博物馆(1)

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艺术博物馆(1)

克拉姆斯柯依艺术博物馆(1)

利沃夫国家美术馆(1)

巴赫鲁申戏剧博物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