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博尔德·莫特利
Archibald Motley
代表作品:
艺术家名:阿奇博尔德·莫特利(Archibald Motley)
生卒日期: 1891年10月7日 - 1981年1月16日
国籍:美国
阿奇博尔德·莫特利的全部作品(2)
阿奇博尔德·约翰·莫特利 (Archibald John Motley) 是一位美国视觉艺术家。莫特利以其丰富多彩的记录20 世纪 20 和 30 年代非裔美国人在芝加哥的经历而闻名,他被认为是哈莱姆文艺复兴或新黑人运动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在这一时期,非裔美国艺术不仅在纽约,而且在整个美国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它在当地的表现形式被称为芝加哥黑人文艺复兴。20世纪 10 年代, 他就读于芝加哥艺术学院绘画,并于 1918 年毕业。
新黑人运动标志着黑人精神的复兴和繁荣。人们对黑人艺术和审美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因此,许多黑人艺术家感到有道义上的责任去创作能够延续黑人正面形象的作品。在此期间,阿兰·洛克提出了“新黑人”的概念,专注于在社会中塑造进步和振奋人心的黑人形象。黑人形象和视觉文化的融合推动了莫特利作品的基础,即“一种肯定种族尊重和种族自豪感的方式”。他对色彩的运用和对肤色的明显执着,表明他对黑人的艺术描绘是多维度的。莫特利本人是混血儿,经常对自己的种族身份感到不安。因此,他的艺术经常展示黑人文化和生活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早年生活和教育
与许多其他哈莱姆文艺复兴艺术家不同,小阿奇博尔德·莫特利从未在哈莱姆区生活过。他出生于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父亲是玛丽·哈夫·莫特利,母亲是阿奇博尔德·约翰·莫特利。他的母亲结婚前是一名学校老师。全家一直住在新奥尔良,直到 1894 年搬到芝加哥,他的父亲在那里找到了一份普尔曼车厢搬运工的工作。莫特利从小在芝加哥南区长大,做过很多工作。九岁时,他父亲住院六个月,莫特利不得不帮忙养家。
莫特利小时候,他的祖母和他们一家住在一起。她从英属东非被带走后就成了奴隶。她和家人分享了自己关于奴隶制的故事,年轻的阿奇博尔德认真地听着。他在史密森尼美国艺术档案馆的口述历史中描述了祖母对奴隶生活的惊人而积极的回忆。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陪同父亲多次乘坐火车,足迹遍布美国各地,目的地包括旧金山、洛杉矶、霍博肯、亚特兰大和费城。正是这种芝加哥以外的生活经历,让莫特利遭遇了各种形式的种族偏见。在接受史密森尼美国艺术档案馆工作人员丹尼斯·巴里的口述历史采访时,莫特利讲述了他与佐治亚州亚特兰大一位有轨电车售票员的遭遇:
我不应该去前面。所以我一边看报纸一边走,过了一会儿,我发现自己站在了车厢前面。列车员坐在后面,他用非常恶毒的语言大喊:“回来,你这个某某”,“你回来。你一定是芝加哥或纽约或其他地方的那些自以为是的人。”我当时就意识到了这一点,觉得自己像个傻瓜。我这辈子从来都不是白人,但我想我变白了。我只是站在那里,拿着报纸看着他。我走回那里。然后他变得非常粗鲁,开始用非常侮辱性的语言咒骂我,骂我各种名字。我实在受不了。他让我非常非常生气。我以前脾气很暴躁。
莫特利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芝加哥度过,他与同为芝加哥艺术家的埃尔德齐尔·柯托 (Eldzier Cortor)和格斯·纳尔 (Gus Nall)是同时代人。他住在一个白人为主的社区,就读于白人占多数的小学和中学。他毕业于芝加哥的恩格尔伍德技术预科学院。 他父亲的一位朋友曾为他提供建筑学奖学金,但他拒绝了,以便学习艺术。他就读于芝加哥艺术学院,在那里他接受了古典艺术训练,但他的现代主义现实主义作品与学校当时的保守倾向格格不入。在艺术学院学习期间,莫特利得到画家卡尔·布尔和约翰·W·诺顿的指导,他的成绩优异,以至于他父亲的朋友为他支付了学费。 1913 年,当莫特利还是一名学生时,学院的其他学生“暴动”反对军械库展览会(一个汇集了最佳新现代艺术的展览)上展出的现代主义作品。莫特利于 1918 年毕业,但此后几年一直隐瞒着他的现代爵士风格绘画。
由于受过西方肖像画传统的训练,莫特利了解与美学相伴的颅相学和面相学的细微差别。他利用这些视觉线索来更积极地描绘(黑人)对象。例如,在莫特利的“自画像”中,他以一种与许多物理伪科学相符的方式描绘自己。微微眯起的眼睛和细长的手指都是洞察力、智慧和优雅的微妙指标。
国外研究及启示
1927 年,他申请古根海姆奖学金被拒绝,但他再次申请并于 1929 年获得奖学金。他在法国学习了一年,选择不再将奖学金延长六个月。虽然许多当代艺术家都从非洲寻找灵感,但莫特利却从卢浮宫展出的文艺复兴大师的创作中汲取了灵感。 他在那里的作品中发现了一种形式上的精致和成熟,这可以给自己的作品增添深度,尤其是荷兰画家和德拉克洛瓦、哈尔斯和伦勃朗的风俗画。莫特利的肖像画采用了西方传统的惯例并对其进行了更新——让黑人身体,特别是黑人女性身体,在传统上被排斥的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他认为肖像画尤其能揭示出内心真实的某种透明度。因此,他关注的是个人的复杂性,以打破流行的对黑人的漫画刻板印象,如“黑鬼”、“黑人小孩”、“保姆”等。莫特利了解个人的力量,也知道肖像画可以体现一种可以打破这种同质性的明显机器。他利用自己西化的教育背景,驾驭了某些很少与黑人联系在一起的视觉美学。因此,他将自己的知识作为个人表达的工具,创造出对更广泛的美国观众具有美学和社会意义的艺术作品。通过获得这些技能,莫特利能够打破白人世界美学的障碍。这种习得的视觉语言的使用将使他的作品成为种族赋权和社会进步的载体。
职业
在其艺术生涯的初期,莫特利只想从事肖像画创作。 1918 年,从芝加哥艺术学院毕业后,他决定将自己的艺术重点放在黑人题材和主题上,最终是为了缓解种族紧张局势。 1919 年,芝加哥南区的种族骚乱导致他一家人被困在家中超过六天。在这种加剧的种族紧张局势中,莫特利非常清楚种族问题所带来的明确的界限和后果。他明白自己享有一定的教育和社会经济特权,因此,他的目标是利用这些优势来振兴黑人社区。
莫特利在其职业生涯早期就取得了成功。1927 年,他的作品《补袜子》被评为新泽西州纽瓦克博物馆最受欢迎的画作。 1928 年,他荣获哈蒙基金会奖,并成为第一位在纽约举办个人画展的非裔美国人。在展出的 26 幅画作中,他卖出了 22 幅。莫特利后来成为第一位在芝加哥艺术学院展出黑人肖像的黑人艺术家。
他的大部分流行肖像画都是在 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创作的。然而,艺术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尤其是在 20 世纪 30 年代。莫特利偏离了西方艺术美学,开始用非常非传统的风格描绘更多的城市黑人场景。通过打破西方肖像画的概念化结构,他开始描绘一个真实的黑人社区的反映。最终,他的肖像画对他的职业生涯至关重要,因为它展示了他所接受的教育理想和特权的根源,这基本上为他提供了一个模板,使他能够成为一名艺术家和美学社会倡导者。
20 世纪 30 年代,莫特利受雇于联邦公共事业振兴署,负责绘制一系列壁画,描绘非裔美国人的历史场景。其中一些壁画现存于伊利诺伊州埃文斯顿的尼科尔斯中学。1948 年,莫特利的妻子去世,经济困难时期,莫特利被迫为 Styletone 公司寻找绘制浴帘的工作。20 世纪 50 年代,他多次前往墨西哥,开始描绘墨西哥人的生活和风景。
肤色和身份
莫特利的家人住在芝加哥南部一个安静的社区,那里的种族环境比较宽容。莫特利年轻时很少和其他黑人待在一起。正是这种与周围非裔美国人社区的疏离感让莫特利成为了局外人。莫特利本人肤色较浅,是混血儿,既有非洲人,也有美洲原住民和欧洲人。莫特利既不能完全与黑人交往,也不能完全与白人交往,他一生都在与自己的种族身份作斗争。
尽管莫特利强调了较高社会地位与“白人”或美国美的标准之间的联系,但他也揭示了整个种族内部的多样性。莫特利的作品让观众更难将一个人严格地归类为黑人或白人。他展示了种族内部存在的细微差别和多变性,使严格种族意识形态的实施变得更加困难。
莫特利用肖像画“来了解自己的族人”。他意识到,在美国社会,不同的肤色等级代表着不同的地位。莫特利将肤色和身体特征描绘成属于一个光谱。他利用肤色和身体特征的差异来赋予非裔美国人每一种肤色的含义。
在 20 世纪 20 年代和 30 年代的新黑人运动期间,莫特利创作了一系列黑人肖像画。他主要关注混血女性,并创作了大量记录不同非洲血统女性的肖像画(“八分之一混血儿”、“四分之一混血儿”、“黑白混血儿”)。在为作品命名时,莫特利使用了这些内战前的克里奥尔分类(“黑白混血儿”、“八分之一混血儿”等),以展示“一滴血规则”的社会影响以及黑人的动态意义。他会揭露这些不同的“黑人类型”,以此来反驳将所有黑人都标记为一个普遍群体的谬论。这些直接的视觉地位反映代表了黑人更广泛的社会结构及其对黑人关系的影响。通过在肖像画中强调非裔美国人的个性,莫特利从本质上证明了黑人“值得正式描绘”。这些肖像作品颂扬了肤色的多样性、包容性和多元性。它们还表明,人们认识到这些分类与公众身份同义,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机遇。如果不参考作品名称,通常很难甚至不可能判断出人物的种族混合类型。因此,这些黑人的身体特征是不稳定的、不可靠的,而莫特利揭示了这种差异。
莫特利的肖像画面向广大的白人和黑人观众,旨在通过不同的方式教育他们关于肤色的政治。他希望通过艺术向黑人证明,他们自己的种族身份是值得赞赏的。对于白人观众,他希望通过展示非裔美国人的美丽和成就来结束黑人的刻板印象和种族主义。通过展示非裔美国人的丰富性和文化多样性,莫特利作品的吸引力扩展到了广大观众。许多人被他的肖像画所吸引,因为它与刻板印象相反,而是展示了“当代黑人的经历”。这与莫特利描绘非裔美国人绝对准确和透明的目标一致;他致力于区分不同肤色,表明他一丝不苟地努力明确个体之间哪怕是最细微的差异。在接受史密森尼学会采访时,莫特利解释了他的动机以及描绘非裔美国人不同肤色背后的困难:
它们的颜色并不相同,它们并不全是黑色,它们并不全是,就像人们多年前说的那样,是深黄色,它们也不全是棕色。我试图赋予它们每一个人以个性。当你有这么多人物要画时,把它们放在一起并保持它们的特点是很难做到的。(莫特利,1978 年)
通过描绘肤色差异,莫特利也试图展现出绘画对象的个性差异。可以理解为,通过这种区分,莫特利要求白人观众不要将所有非裔美国人归为同一类别或刻板印象,而是在做出任何判断之前先了解他们每个人的个性。通过这种方式,他的作品将肤色和阶级作为颠覆刻板印象的核心机制。通过利用个人的力量,他的作品产生了积极的宣传,将“黑人参与更大的民族文化”纳入其中。莫特利的作品以一种在审美上可广泛传播和流行的方式推动了黑人多样性的理想。最终,这将通过视觉媒介为黑人灌输一种人格感和个性。
许多白人不会接受莫特利为自己绘制肖像的委托,但他的收藏者大多数都是白人。他能够揭露白人经常看不到的黑人群体的一部分,从而通过美学拓宽了真实的黑人体验的范围。
在此期间,阿兰·洛克 (Alain Locke) 提出了“新黑人”的概念,该概念非常注重在社会中塑造黑人进步和振奋人心的形象。此外,许多杂志,如《芝加哥卫报》、《危机》和《机遇》都与黑人代表性的普遍问题保持一致。美学在扩大种族定义方面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因此,许多人被鼓励在社会进步的背景下采取艺术方法。在《危机》中,卡尔·范·韦克滕 (Carl Van Vechten) 写道:“当黑人不断被描绘成最坏的样子并被公众评判时,他们又算什么呢……阻止白人艺术家了解任何其他类型(黑人),阻止黑人艺术家敢于描绘他们 ……” 莫特利将肖像画作为积极宣传的载体,通过创造黑人多样性和人性的视觉表现。他将通过复杂的视觉叙事展示社会进步,打破黑人和美国之间的二分法。
爵士乐作品与文化观察
他的夜景和人群场景深受爵士文化的影响,也许是他最受欢迎、最多产的作品。他描绘了一种生动的城市黑人文化,与流行文化中常见的南方黑人的传统、边缘化的乡村形象毫无相似之处。但值得注意的是,他所代表的并不是他的社区——他是芝加哥富裕的精英黑人社区的一员。他娶了一名白人女子,住在白人社区,与他笔下的人物不同,他并不属于那种城市生活。
夜晚的青铜镇
在他的爵士文化绘画中,莫特利经常描绘芝加哥的布朗兹维尔街区,这里为从南方移民的黑人提供了安全的避风港。他最著名的一幅描绘城市黑人社区的作品是《夜晚的布朗兹维尔》,描绘了积极参与城市生活、与城市街道融为一体的非裔美国人。在这幅作品中,莫特利以热闹的街景为中心,以远距离观察者的身份描绘了这一场景,捕捉了许多个人互动,但同时关注大局。
和他的许多其他作品一样,莫特利的《青铜城》横截面缺乏中心叙事。例如,一个双手插在口袋里沉思的男人表情严肃。在公共汽车后面,一名男子欣喜若狂地举起双臂。在中间,一名男子与同伴交谈,他的手臂举起,头部倾斜,仿佛在表明他正在表达一个观点。通过展示特异性和概括性之间的平衡,他让“观众能够认同艺术家作品中的人物和地点。”
跺脚
在《跺脚》中,莫特利描绘了热闹的歌舞表演场景,再次记录了生动活泼的城市黑人文化。画中洋溢着激动人心的情绪:人们可以看到身穿白色连衣裙的女子随着音乐声高举双手,一对情侣在歌舞表演的后排手拉手拥抱,活泼的钢琴师则注视着舞者。前景中,黑人和白人情侣都在跳舞,互相亲热。例如,在画的右侧,一位身穿黑色燕尾服的非裔美国男子与一位女子共舞,莫特利则用更轻快的笔触描绘了这名女子。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抵消种族隔离的观念。
批评莫特利的人指出,他画中人物的面部特征与吟游诗人的形象相似。但莫特利无意刻板印象,他希望利用种族形象来增加“观众的吸引力和可接近性”。这为他描绘非裔美国人进步和城市生活方式的意图打开了更广泛的受众。
八分之一黑人女孩
《八分之一黑人女孩》描绘的是一位拥有八分之一黑人血统的女性。画中一位优雅的年轻女子,有着黑发、黑眼和白皙的皮肤,坐在沙发上,靠在一面暖红色的墙壁上。她穿着一件饰有红色缎边的黑色天鹅绒连衣裙,戴着一顶深棕色帽子,戴着一条带吊坠的小金链。她的右手拿着一副皮手套。这位女士用柔和而沉着的目光直视着观众。她的脸很平静。莫特利用画框和画左侧的沙发的其余部分来平衡这幅画。她的衣着和背景都表明她属于上流社会。泰然自若的姿势和直视的目光展现了自信。她细长的双手握住手套的方式展示了她的时尚感和优雅感。莫特利在这幅肖像中对身体和客体的运用表明了她对白人审美理想的顺从,并展示了这些艺术方面如何具有非常现实的历史意义。
莫特利是“20 世纪 20 年代为数不多的始终以积极态度描绘非裔美国人的艺术家之一”。 《八分之一黑人女孩》就是这种努力的一个例子,即以正面形象描绘非裔美国女性——或者,也许只是为了让人们了解中产阶级非裔美国人生活的现实。莫特利对这位女性的描绘不仅满足了他赞美有成就的黑人的愿望,还创造了一个美学榜样,那些渴望获得精英地位的人可以效仿。《八分之一黑人女孩》旨在成为社会、种族和经济进步的象征。
在莫特利的画作中,他很少区分八分之一黑人女性和白人女性,而是用物质代表地位和欧洲人的特征来描绘八分之一黑人女性。莫特利似乎想向他的白人观众传达这样的信息:尽管八分之一黑人女性有部分非裔美国人的血统,但她显然不符合贫穷和未受教育的刻板印象。他要求白人观众不要只看她种族的基因指标,而要看她现在的行为方式——高贵、泰然自若、有尊严。在试图解构刻板印象的过程中,莫特利基本上消除了八分之一黑人种族的所有痕迹。
女混血儿
在他的肖像画《混血女人》(1924 年)中,莫特利描绘了一位“混血儿”模特,她非常镇定优雅,就像“八分之一黑人女孩”一样。模特身上佩戴着珠宝,坐姿优雅,给人一种别致和放松的感觉。她被描绘得很优雅,但面部表情却明显带着一种尖锐和紧张。莫特利的最终目的是描绘“悲惨的混血儿”的困扰和复杂本质。莫特利本人也认同这种被夹在自己身份中间的感觉。因此,这幅肖像通过将“混血儿”与黑人社会中为“八分之一黑人”保留的上层阶级区分开来,讲述了种族身份的社会影响。莫特利以这种方式利用肖像画来展示种族身份影响的复杂性。
莫特利在模特的脸上使用了锐角和深色对比来表明她情绪激动或叛逆。虽然这让人物更具个性和深度,但也可以说莫特利迎合了黑人女性愤怒和报复的刻板印象。莫特利作品中存在的许多对立信息都归因于他相对较高的社会地位,尽管莫特利也是黑人,但这也会产生偏见。尽管如此,莫特利是当时少数愿意如此精确和准确地描绘非裔美国模特的艺术家之一。他将这些肖像视为对不同种族梯度的准科学研究。
女孩的沙发和混血女人的木椅之间的区别也揭示了莫特利与每个拍摄对象相关的阶级差异。在这一系列肖像中,莫特利将注意力集中在每个拍摄对象的社会差异上。
夜生活
在此期间,莫特利在他的艺术作品中发展出了一种可重复使用和可识别的语言,包括明暗对比、倾斜的视角、强烈的图案和单一色调的主导地位。他还创造了一组反复出现在他画作中的人物,他们有着独特的姿势、手势、表情和习惯。这些人物通常站得很近,甚至互相不接触或重叠。芝加哥艺术学院收藏的《夜生活》描绘了一个熙熙攘攘的夜总会,人们在背景中跳舞,右边的桌子旁坐着,左边的酒吧里喝酒。整个画面充满了从地板和墙壁散发出的酒红色光芒,为夜总会观众营造出温暖、浓郁的氛围。从舞者挥舞的手臂中可以感受到音乐的节奏,他们似乎在跳流行的林迪舞。相比之下,右下角的男人坐着,醉醺醺地盯着看。中间的另一名男子和右上角的一名女子也在俱乐部的喧闹中孤独而平静地坐着。
在接受史密森学会采访时,莫特利解释了他试图通过《夜生活》和其他画作消除对种族主义的不满: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种族主义是他们首先要摆脱的事情,忘掉这该死的种族主义,让种族主义见鬼去吧。……这对艺术家来说毫无意义。我们都是人。越早忘记这一点,你就能越早回到自己身边,做你想做的事情。(Motley 1978)
在这段摘录中,莫特利呼吁消除社会规范中的种族主义。他接着说,尤其是对于艺术家来说,肤色不应该重要——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他认为,一旦消除了种族主义,每个人都可以专注于自己,享受生活。在《夜生活》中,夜店的顾客似乎已经忘记了种族主义,他们通过听爵士乐、跳舞来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充分享受生活。由于夜店顾客从他们的思想中消除了种族主义,莫特利可以用温暖的色彩和诱人的肢体语言将他们描绘得如此愉快。
死亡
莫特利于 1981 年 1 月 16 日在芝加哥去世。
个人生活
1924 年,莫特利与高中时的恋人伊迪丝·格兰佐 (Edith Granzo) 结婚,但伊迪丝的父母是德国移民,反对他们的跨种族关系,并因此与她断绝了关系。
他的侄子(被当作他的兄弟抚养长大)威拉德·莫特利是一位著名作家,因其 1947 年的小说《敲开任何一扇门》而闻名。他的儿媳是瓦莱丽·杰拉德·布朗。
莫特利是天主教徒。
表彰和奖励
绘画作品《混血女子》(1925 年)荣获弗兰克·G·洛根奖。
绘画作品《切分音》(1925 年)荣获芝加哥艺术学院约瑟夫·N·艾森德拉斯奖。
获得古根海姆奖学金前往巴黎深造(1929-30 年)。
哈蒙基金会艺术领域杰出贡献奖(1928年)。
获得艺术学院荣誉博士学位(1980 年)。
1980 年,吉米·卡特总统在白宫与其他 9 位非裔美国艺术家一起获颁荣誉。
回顾展
1991 年 10 月 23 日,阿奇博尔德·J·莫特利 (Archibald J. Motley, Jr.) 的艺术作为这位艺术家作品的首次回顾展在芝加哥历史学会开幕,随后该展还巡展至纽约市哈莱姆工作室博物馆(1992 年 4 月 25 日至 6 月 10 日)、佐治亚州亚特兰大高等博物馆/佐治亚太平洋画廊(1992 年 6 月 29 日至 9 月 25 日)和华盛顿特区科科伦艺术馆(1992 年 10 月 10 日至 1992 年 1 月 3 日)。
2014 年 1 月 30 日,杜克大学纳什尔艺术博物馆举办了“阿奇博尔德·莫特利:爵士时代现代主义者”画展,这是这位美国艺术家二十年来的首次画作回顾展。随后,展览又巡展至德克萨斯州沃斯堡的阿蒙·卡特美国艺术博物馆(2014 年 6 月 14 日至 9 月 7 日)、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2014 年 10 月 19 日至 2015 年 2 月 1 日)、芝加哥文化中心(2015 年 3 月 6 日至 8 月 31 日)和纽约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2015 年 10 月 2 日至 2016 年 1 月 17 日)。
生卒日期: 1891年10月7日 - 1981年1月16日
国籍:美国
阿奇博尔德·莫特利的全部作品(2)
阿奇博尔德·约翰·莫特利 (Archibald John Motley) 是一位美国视觉艺术家。莫特利以其丰富多彩的记录20 世纪 20 和 30 年代非裔美国人在芝加哥的经历而闻名,他被认为是哈莱姆文艺复兴或新黑人运动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在这一时期,非裔美国艺术不仅在纽约,而且在整个美国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它在当地的表现形式被称为芝加哥黑人文艺复兴。20世纪 10 年代, 他就读于芝加哥艺术学院绘画,并于 1918 年毕业。
新黑人运动标志着黑人精神的复兴和繁荣。人们对黑人艺术和审美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因此,许多黑人艺术家感到有道义上的责任去创作能够延续黑人正面形象的作品。在此期间,阿兰·洛克提出了“新黑人”的概念,专注于在社会中塑造进步和振奋人心的黑人形象。黑人形象和视觉文化的融合推动了莫特利作品的基础,即“一种肯定种族尊重和种族自豪感的方式”。他对色彩的运用和对肤色的明显执着,表明他对黑人的艺术描绘是多维度的。莫特利本人是混血儿,经常对自己的种族身份感到不安。因此,他的艺术经常展示黑人文化和生活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早年生活和教育
与许多其他哈莱姆文艺复兴艺术家不同,小阿奇博尔德·莫特利从未在哈莱姆区生活过。他出生于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父亲是玛丽·哈夫·莫特利,母亲是阿奇博尔德·约翰·莫特利。他的母亲结婚前是一名学校老师。全家一直住在新奥尔良,直到 1894 年搬到芝加哥,他的父亲在那里找到了一份普尔曼车厢搬运工的工作。莫特利从小在芝加哥南区长大,做过很多工作。九岁时,他父亲住院六个月,莫特利不得不帮忙养家。
莫特利小时候,他的祖母和他们一家住在一起。她从英属东非被带走后就成了奴隶。她和家人分享了自己关于奴隶制的故事,年轻的阿奇博尔德认真地听着。他在史密森尼美国艺术档案馆的口述历史中描述了祖母对奴隶生活的惊人而积极的回忆。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陪同父亲多次乘坐火车,足迹遍布美国各地,目的地包括旧金山、洛杉矶、霍博肯、亚特兰大和费城。正是这种芝加哥以外的生活经历,让莫特利遭遇了各种形式的种族偏见。在接受史密森尼美国艺术档案馆工作人员丹尼斯·巴里的口述历史采访时,莫特利讲述了他与佐治亚州亚特兰大一位有轨电车售票员的遭遇:
我不应该去前面。所以我一边看报纸一边走,过了一会儿,我发现自己站在了车厢前面。列车员坐在后面,他用非常恶毒的语言大喊:“回来,你这个某某”,“你回来。你一定是芝加哥或纽约或其他地方的那些自以为是的人。”我当时就意识到了这一点,觉得自己像个傻瓜。我这辈子从来都不是白人,但我想我变白了。我只是站在那里,拿着报纸看着他。我走回那里。然后他变得非常粗鲁,开始用非常侮辱性的语言咒骂我,骂我各种名字。我实在受不了。他让我非常非常生气。我以前脾气很暴躁。
莫特利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芝加哥度过,他与同为芝加哥艺术家的埃尔德齐尔·柯托 (Eldzier Cortor)和格斯·纳尔 (Gus Nall)是同时代人。他住在一个白人为主的社区,就读于白人占多数的小学和中学。他毕业于芝加哥的恩格尔伍德技术预科学院。 他父亲的一位朋友曾为他提供建筑学奖学金,但他拒绝了,以便学习艺术。他就读于芝加哥艺术学院,在那里他接受了古典艺术训练,但他的现代主义现实主义作品与学校当时的保守倾向格格不入。在艺术学院学习期间,莫特利得到画家卡尔·布尔和约翰·W·诺顿的指导,他的成绩优异,以至于他父亲的朋友为他支付了学费。 1913 年,当莫特利还是一名学生时,学院的其他学生“暴动”反对军械库展览会(一个汇集了最佳新现代艺术的展览)上展出的现代主义作品。莫特利于 1918 年毕业,但此后几年一直隐瞒着他的现代爵士风格绘画。
由于受过西方肖像画传统的训练,莫特利了解与美学相伴的颅相学和面相学的细微差别。他利用这些视觉线索来更积极地描绘(黑人)对象。例如,在莫特利的“自画像”中,他以一种与许多物理伪科学相符的方式描绘自己。微微眯起的眼睛和细长的手指都是洞察力、智慧和优雅的微妙指标。
国外研究及启示
1927 年,他申请古根海姆奖学金被拒绝,但他再次申请并于 1929 年获得奖学金。他在法国学习了一年,选择不再将奖学金延长六个月。虽然许多当代艺术家都从非洲寻找灵感,但莫特利却从卢浮宫展出的文艺复兴大师的创作中汲取了灵感。 他在那里的作品中发现了一种形式上的精致和成熟,这可以给自己的作品增添深度,尤其是荷兰画家和德拉克洛瓦、哈尔斯和伦勃朗的风俗画。莫特利的肖像画采用了西方传统的惯例并对其进行了更新——让黑人身体,特别是黑人女性身体,在传统上被排斥的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他认为肖像画尤其能揭示出内心真实的某种透明度。因此,他关注的是个人的复杂性,以打破流行的对黑人的漫画刻板印象,如“黑鬼”、“黑人小孩”、“保姆”等。莫特利了解个人的力量,也知道肖像画可以体现一种可以打破这种同质性的明显机器。他利用自己西化的教育背景,驾驭了某些很少与黑人联系在一起的视觉美学。因此,他将自己的知识作为个人表达的工具,创造出对更广泛的美国观众具有美学和社会意义的艺术作品。通过获得这些技能,莫特利能够打破白人世界美学的障碍。这种习得的视觉语言的使用将使他的作品成为种族赋权和社会进步的载体。
职业
在其艺术生涯的初期,莫特利只想从事肖像画创作。 1918 年,从芝加哥艺术学院毕业后,他决定将自己的艺术重点放在黑人题材和主题上,最终是为了缓解种族紧张局势。 1919 年,芝加哥南区的种族骚乱导致他一家人被困在家中超过六天。在这种加剧的种族紧张局势中,莫特利非常清楚种族问题所带来的明确的界限和后果。他明白自己享有一定的教育和社会经济特权,因此,他的目标是利用这些优势来振兴黑人社区。
莫特利在其职业生涯早期就取得了成功。1927 年,他的作品《补袜子》被评为新泽西州纽瓦克博物馆最受欢迎的画作。 1928 年,他荣获哈蒙基金会奖,并成为第一位在纽约举办个人画展的非裔美国人。在展出的 26 幅画作中,他卖出了 22 幅。莫特利后来成为第一位在芝加哥艺术学院展出黑人肖像的黑人艺术家。
他的大部分流行肖像画都是在 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创作的。然而,艺术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尤其是在 20 世纪 30 年代。莫特利偏离了西方艺术美学,开始用非常非传统的风格描绘更多的城市黑人场景。通过打破西方肖像画的概念化结构,他开始描绘一个真实的黑人社区的反映。最终,他的肖像画对他的职业生涯至关重要,因为它展示了他所接受的教育理想和特权的根源,这基本上为他提供了一个模板,使他能够成为一名艺术家和美学社会倡导者。
20 世纪 30 年代,莫特利受雇于联邦公共事业振兴署,负责绘制一系列壁画,描绘非裔美国人的历史场景。其中一些壁画现存于伊利诺伊州埃文斯顿的尼科尔斯中学。1948 年,莫特利的妻子去世,经济困难时期,莫特利被迫为 Styletone 公司寻找绘制浴帘的工作。20 世纪 50 年代,他多次前往墨西哥,开始描绘墨西哥人的生活和风景。
肤色和身份
莫特利的家人住在芝加哥南部一个安静的社区,那里的种族环境比较宽容。莫特利年轻时很少和其他黑人待在一起。正是这种与周围非裔美国人社区的疏离感让莫特利成为了局外人。莫特利本人肤色较浅,是混血儿,既有非洲人,也有美洲原住民和欧洲人。莫特利既不能完全与黑人交往,也不能完全与白人交往,他一生都在与自己的种族身份作斗争。
尽管莫特利强调了较高社会地位与“白人”或美国美的标准之间的联系,但他也揭示了整个种族内部的多样性。莫特利的作品让观众更难将一个人严格地归类为黑人或白人。他展示了种族内部存在的细微差别和多变性,使严格种族意识形态的实施变得更加困难。
莫特利用肖像画“来了解自己的族人”。他意识到,在美国社会,不同的肤色等级代表着不同的地位。莫特利将肤色和身体特征描绘成属于一个光谱。他利用肤色和身体特征的差异来赋予非裔美国人每一种肤色的含义。
在 20 世纪 20 年代和 30 年代的新黑人运动期间,莫特利创作了一系列黑人肖像画。他主要关注混血女性,并创作了大量记录不同非洲血统女性的肖像画(“八分之一混血儿”、“四分之一混血儿”、“黑白混血儿”)。在为作品命名时,莫特利使用了这些内战前的克里奥尔分类(“黑白混血儿”、“八分之一混血儿”等),以展示“一滴血规则”的社会影响以及黑人的动态意义。他会揭露这些不同的“黑人类型”,以此来反驳将所有黑人都标记为一个普遍群体的谬论。这些直接的视觉地位反映代表了黑人更广泛的社会结构及其对黑人关系的影响。通过在肖像画中强调非裔美国人的个性,莫特利从本质上证明了黑人“值得正式描绘”。这些肖像作品颂扬了肤色的多样性、包容性和多元性。它们还表明,人们认识到这些分类与公众身份同义,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机遇。如果不参考作品名称,通常很难甚至不可能判断出人物的种族混合类型。因此,这些黑人的身体特征是不稳定的、不可靠的,而莫特利揭示了这种差异。
莫特利的肖像画面向广大的白人和黑人观众,旨在通过不同的方式教育他们关于肤色的政治。他希望通过艺术向黑人证明,他们自己的种族身份是值得赞赏的。对于白人观众,他希望通过展示非裔美国人的美丽和成就来结束黑人的刻板印象和种族主义。通过展示非裔美国人的丰富性和文化多样性,莫特利作品的吸引力扩展到了广大观众。许多人被他的肖像画所吸引,因为它与刻板印象相反,而是展示了“当代黑人的经历”。这与莫特利描绘非裔美国人绝对准确和透明的目标一致;他致力于区分不同肤色,表明他一丝不苟地努力明确个体之间哪怕是最细微的差异。在接受史密森尼学会采访时,莫特利解释了他的动机以及描绘非裔美国人不同肤色背后的困难:
它们的颜色并不相同,它们并不全是黑色,它们并不全是,就像人们多年前说的那样,是深黄色,它们也不全是棕色。我试图赋予它们每一个人以个性。当你有这么多人物要画时,把它们放在一起并保持它们的特点是很难做到的。(莫特利,1978 年)
通过描绘肤色差异,莫特利也试图展现出绘画对象的个性差异。可以理解为,通过这种区分,莫特利要求白人观众不要将所有非裔美国人归为同一类别或刻板印象,而是在做出任何判断之前先了解他们每个人的个性。通过这种方式,他的作品将肤色和阶级作为颠覆刻板印象的核心机制。通过利用个人的力量,他的作品产生了积极的宣传,将“黑人参与更大的民族文化”纳入其中。莫特利的作品以一种在审美上可广泛传播和流行的方式推动了黑人多样性的理想。最终,这将通过视觉媒介为黑人灌输一种人格感和个性。
许多白人不会接受莫特利为自己绘制肖像的委托,但他的收藏者大多数都是白人。他能够揭露白人经常看不到的黑人群体的一部分,从而通过美学拓宽了真实的黑人体验的范围。
在此期间,阿兰·洛克 (Alain Locke) 提出了“新黑人”的概念,该概念非常注重在社会中塑造黑人进步和振奋人心的形象。此外,许多杂志,如《芝加哥卫报》、《危机》和《机遇》都与黑人代表性的普遍问题保持一致。美学在扩大种族定义方面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因此,许多人被鼓励在社会进步的背景下采取艺术方法。在《危机》中,卡尔·范·韦克滕 (Carl Van Vechten) 写道:“当黑人不断被描绘成最坏的样子并被公众评判时,他们又算什么呢……阻止白人艺术家了解任何其他类型(黑人),阻止黑人艺术家敢于描绘他们 ……” 莫特利将肖像画作为积极宣传的载体,通过创造黑人多样性和人性的视觉表现。他将通过复杂的视觉叙事展示社会进步,打破黑人和美国之间的二分法。
爵士乐作品与文化观察
他的夜景和人群场景深受爵士文化的影响,也许是他最受欢迎、最多产的作品。他描绘了一种生动的城市黑人文化,与流行文化中常见的南方黑人的传统、边缘化的乡村形象毫无相似之处。但值得注意的是,他所代表的并不是他的社区——他是芝加哥富裕的精英黑人社区的一员。他娶了一名白人女子,住在白人社区,与他笔下的人物不同,他并不属于那种城市生活。
夜晚的青铜镇
在他的爵士文化绘画中,莫特利经常描绘芝加哥的布朗兹维尔街区,这里为从南方移民的黑人提供了安全的避风港。他最著名的一幅描绘城市黑人社区的作品是《夜晚的布朗兹维尔》,描绘了积极参与城市生活、与城市街道融为一体的非裔美国人。在这幅作品中,莫特利以热闹的街景为中心,以远距离观察者的身份描绘了这一场景,捕捉了许多个人互动,但同时关注大局。
和他的许多其他作品一样,莫特利的《青铜城》横截面缺乏中心叙事。例如,一个双手插在口袋里沉思的男人表情严肃。在公共汽车后面,一名男子欣喜若狂地举起双臂。在中间,一名男子与同伴交谈,他的手臂举起,头部倾斜,仿佛在表明他正在表达一个观点。通过展示特异性和概括性之间的平衡,他让“观众能够认同艺术家作品中的人物和地点。”
跺脚
在《跺脚》中,莫特利描绘了热闹的歌舞表演场景,再次记录了生动活泼的城市黑人文化。画中洋溢着激动人心的情绪:人们可以看到身穿白色连衣裙的女子随着音乐声高举双手,一对情侣在歌舞表演的后排手拉手拥抱,活泼的钢琴师则注视着舞者。前景中,黑人和白人情侣都在跳舞,互相亲热。例如,在画的右侧,一位身穿黑色燕尾服的非裔美国男子与一位女子共舞,莫特利则用更轻快的笔触描绘了这名女子。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抵消种族隔离的观念。
批评莫特利的人指出,他画中人物的面部特征与吟游诗人的形象相似。但莫特利无意刻板印象,他希望利用种族形象来增加“观众的吸引力和可接近性”。这为他描绘非裔美国人进步和城市生活方式的意图打开了更广泛的受众。
八分之一黑人女孩
《八分之一黑人女孩》描绘的是一位拥有八分之一黑人血统的女性。画中一位优雅的年轻女子,有着黑发、黑眼和白皙的皮肤,坐在沙发上,靠在一面暖红色的墙壁上。她穿着一件饰有红色缎边的黑色天鹅绒连衣裙,戴着一顶深棕色帽子,戴着一条带吊坠的小金链。她的右手拿着一副皮手套。这位女士用柔和而沉着的目光直视着观众。她的脸很平静。莫特利用画框和画左侧的沙发的其余部分来平衡这幅画。她的衣着和背景都表明她属于上流社会。泰然自若的姿势和直视的目光展现了自信。她细长的双手握住手套的方式展示了她的时尚感和优雅感。莫特利在这幅肖像中对身体和客体的运用表明了她对白人审美理想的顺从,并展示了这些艺术方面如何具有非常现实的历史意义。
莫特利是“20 世纪 20 年代为数不多的始终以积极态度描绘非裔美国人的艺术家之一”。 《八分之一黑人女孩》就是这种努力的一个例子,即以正面形象描绘非裔美国女性——或者,也许只是为了让人们了解中产阶级非裔美国人生活的现实。莫特利对这位女性的描绘不仅满足了他赞美有成就的黑人的愿望,还创造了一个美学榜样,那些渴望获得精英地位的人可以效仿。《八分之一黑人女孩》旨在成为社会、种族和经济进步的象征。
在莫特利的画作中,他很少区分八分之一黑人女性和白人女性,而是用物质代表地位和欧洲人的特征来描绘八分之一黑人女性。莫特利似乎想向他的白人观众传达这样的信息:尽管八分之一黑人女性有部分非裔美国人的血统,但她显然不符合贫穷和未受教育的刻板印象。他要求白人观众不要只看她种族的基因指标,而要看她现在的行为方式——高贵、泰然自若、有尊严。在试图解构刻板印象的过程中,莫特利基本上消除了八分之一黑人种族的所有痕迹。
女混血儿
在他的肖像画《混血女人》(1924 年)中,莫特利描绘了一位“混血儿”模特,她非常镇定优雅,就像“八分之一黑人女孩”一样。模特身上佩戴着珠宝,坐姿优雅,给人一种别致和放松的感觉。她被描绘得很优雅,但面部表情却明显带着一种尖锐和紧张。莫特利的最终目的是描绘“悲惨的混血儿”的困扰和复杂本质。莫特利本人也认同这种被夹在自己身份中间的感觉。因此,这幅肖像通过将“混血儿”与黑人社会中为“八分之一黑人”保留的上层阶级区分开来,讲述了种族身份的社会影响。莫特利以这种方式利用肖像画来展示种族身份影响的复杂性。
莫特利在模特的脸上使用了锐角和深色对比来表明她情绪激动或叛逆。虽然这让人物更具个性和深度,但也可以说莫特利迎合了黑人女性愤怒和报复的刻板印象。莫特利作品中存在的许多对立信息都归因于他相对较高的社会地位,尽管莫特利也是黑人,但这也会产生偏见。尽管如此,莫特利是当时少数愿意如此精确和准确地描绘非裔美国模特的艺术家之一。他将这些肖像视为对不同种族梯度的准科学研究。
女孩的沙发和混血女人的木椅之间的区别也揭示了莫特利与每个拍摄对象相关的阶级差异。在这一系列肖像中,莫特利将注意力集中在每个拍摄对象的社会差异上。
夜生活
在此期间,莫特利在他的艺术作品中发展出了一种可重复使用和可识别的语言,包括明暗对比、倾斜的视角、强烈的图案和单一色调的主导地位。他还创造了一组反复出现在他画作中的人物,他们有着独特的姿势、手势、表情和习惯。这些人物通常站得很近,甚至互相不接触或重叠。芝加哥艺术学院收藏的《夜生活》描绘了一个熙熙攘攘的夜总会,人们在背景中跳舞,右边的桌子旁坐着,左边的酒吧里喝酒。整个画面充满了从地板和墙壁散发出的酒红色光芒,为夜总会观众营造出温暖、浓郁的氛围。从舞者挥舞的手臂中可以感受到音乐的节奏,他们似乎在跳流行的林迪舞。相比之下,右下角的男人坐着,醉醺醺地盯着看。中间的另一名男子和右上角的一名女子也在俱乐部的喧闹中孤独而平静地坐着。
在接受史密森学会采访时,莫特利解释了他试图通过《夜生活》和其他画作消除对种族主义的不满: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种族主义是他们首先要摆脱的事情,忘掉这该死的种族主义,让种族主义见鬼去吧。……这对艺术家来说毫无意义。我们都是人。越早忘记这一点,你就能越早回到自己身边,做你想做的事情。(Motley 1978)
在这段摘录中,莫特利呼吁消除社会规范中的种族主义。他接着说,尤其是对于艺术家来说,肤色不应该重要——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他认为,一旦消除了种族主义,每个人都可以专注于自己,享受生活。在《夜生活》中,夜店的顾客似乎已经忘记了种族主义,他们通过听爵士乐、跳舞来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充分享受生活。由于夜店顾客从他们的思想中消除了种族主义,莫特利可以用温暖的色彩和诱人的肢体语言将他们描绘得如此愉快。
死亡
莫特利于 1981 年 1 月 16 日在芝加哥去世。
个人生活
1924 年,莫特利与高中时的恋人伊迪丝·格兰佐 (Edith Granzo) 结婚,但伊迪丝的父母是德国移民,反对他们的跨种族关系,并因此与她断绝了关系。
他的侄子(被当作他的兄弟抚养长大)威拉德·莫特利是一位著名作家,因其 1947 年的小说《敲开任何一扇门》而闻名。他的儿媳是瓦莱丽·杰拉德·布朗。
莫特利是天主教徒。
表彰和奖励
绘画作品《混血女子》(1925 年)荣获弗兰克·G·洛根奖。
绘画作品《切分音》(1925 年)荣获芝加哥艺术学院约瑟夫·N·艾森德拉斯奖。
获得古根海姆奖学金前往巴黎深造(1929-30 年)。
哈蒙基金会艺术领域杰出贡献奖(1928年)。
获得艺术学院荣誉博士学位(1980 年)。
1980 年,吉米·卡特总统在白宫与其他 9 位非裔美国艺术家一起获颁荣誉。
回顾展
1991 年 10 月 23 日,阿奇博尔德·J·莫特利 (Archibald J. Motley, Jr.) 的艺术作为这位艺术家作品的首次回顾展在芝加哥历史学会开幕,随后该展还巡展至纽约市哈莱姆工作室博物馆(1992 年 4 月 25 日至 6 月 10 日)、佐治亚州亚特兰大高等博物馆/佐治亚太平洋画廊(1992 年 6 月 29 日至 9 月 25 日)和华盛顿特区科科伦艺术馆(1992 年 10 月 10 日至 1992 年 1 月 3 日)。
2014 年 1 月 30 日,杜克大学纳什尔艺术博物馆举办了“阿奇博尔德·莫特利:爵士时代现代主义者”画展,这是这位美国艺术家二十年来的首次画作回顾展。随后,展览又巡展至德克萨斯州沃斯堡的阿蒙·卡特美国艺术博物馆(2014 年 6 月 14 日至 9 月 7 日)、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2014 年 10 月 19 日至 2015 年 2 月 1 日)、芝加哥文化中心(2015 年 3 月 6 日至 8 月 31 日)和纽约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2015 年 10 月 2 日至 2016 年 1 月 17 日)。
阿奇博尔德·莫特利作品收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