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斯·德·弗拉芒克
Maurice de Vlaminck
代表作品:
艺术家名:莫里斯·德·弗拉芒克(Maurice de Vlaminck)
生卒日期: 1876年4月4日 - 1958年10月11日
国籍:法国
莫里斯·德·弗拉芒克的全部作品(1031)
莫里斯·德·弗拉芒克(Maurice de Vlaminck)是一位法国画家。与安德烈·德兰(AndréDerain)和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一起,他被认为是野兽派运动的主要人物之一。1904年至1908年,一群现代艺术家在强烈色彩的运用上团结一致。弗拉芒克是1905年颇具争议的独立沙龙展览上的一位野兽派画家。
生活
莫里斯·德·弗拉芒克出生于巴黎皮埃尔·莱斯科特街(Rue Pierre Lescot)。他的父亲爱德蒙德·朱利安(Edmond Julien)是佛兰德人,教小提琴,他的母亲若泽芬·卡罗琳·格里莱(Joséphine Caroline Grillet)来自洛林,教钢琴。他父亲教他拉小提琴。他在十几岁时开始画画。1893年,他在查头岛(Île de Chatou)与一位名叫亨利·里加隆(Henri Rigalon)的画家一起学习。1894年,他与苏珊娜·贝利(Suzanne Berly)结婚。他生命中的转折点是在军队服役即将结束时,在前往巴黎的火车上偶然相遇。23岁的弗拉芒克已经活跃在巴黎的无政府主义圈子里,他遇到了一位有抱负的艺术家安德烈·德兰,与他建立了终身友谊。1900年弗拉芒克完成兵役后,两人一起租了一间工作室,为期一年,然后德兰离开去服兵役。1902年和1903年,他写了几部由德兰插图的轻度色情小说。他白天画画,靠上小提琴课和晚上与乐队合作表演谋生。
弗拉芒克参加了1905年颇具争议的“秋季沙龙展”(Salon d'Automne)。在观看了弗拉芒克、亨利·马蒂斯、安德烈·德兰、马尔凯、基斯·凡·邓肯、查尔斯·卡莫因和让·皮伊的色彩鲜艳的画布后,艺术评论家路易斯·沃克斯勒( Louis Vauxcelles)贬低画家们为“野兽”(fauves),从而给他们的运动起了一个名字,也就是野兽主义(Fauvism)。
1911年,弗拉芒克前往伦敦,由泰晤士河进行绘画。1913年,他再次与安德烈·德兰在马赛(Marseille)和马蒂格(Martigues)绘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巴黎,开始写诗。最终,他在巴黎西南部的一个小村庄吕埃伊-拉加德利耶尔(Rueil la Gadelière)定居下来。他娶了第二任妻子伯特·库姆斯(Berthe Combes),并与她育有两个女儿。从1925年起,他走遍了整个法国,但主要沿着巴黎附近的塞纳河继续绘画。弗拉芒克对野兽派被立体主义取代而成为一场艺术运动感到不满,他指责毕加索“将法国绘画拖到了悲惨的死胡同和混乱状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弗拉芒克访问了德国,回国后于1942年6月在《科莫迪亚》(Comoedia)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反对毕加索和立体主义的长篇文章。
弗拉芒克于1958年10月11日在吕埃伊-拉加德利耶尔(Rueil la Gadelière)去世。
艺术生涯
弗拉芒克的两幅开创性的绘画作品《在酒吧》和《拿着烟斗的人》是1900年创作的。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弗拉芒克住在查图或附近,与安德烈·德兰、亨利·马蒂斯和其他野兽派画家一起绘画和展览。此时,他丰富的绘画应用和生动的色彩运用显示了文森特·梵高的影响。《在酒吧》唤起了图卢兹·劳特雷克的作品以及他对妓女和孤独饮酒者的描绘,但他并不试图探究模特的心理——这打破了欧洲百年来个性化画像的传统。据艺术评论家苏伦·梅利基安(Souren Melikian)称,这是“一种非个人类型的卡通画”。在他的风景画中,他的方法是相似的。他忽略了细节,景观成了一种工具,他可以通过暴力的色彩和笔触来表达心情。例如,《灌木丛》(Sous bois)于1904年创作。第二年,他开始尝试“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将物质世界变成能够传达运动感的色彩的淡色和条纹。他的作品《查图大桥》、《收马铃薯者》、《沙图的塞纳河》和《果园》都体现了这一趋势。
艺术影响
弗拉芒克的作品显示了他对印象派画家的熟悉,其中一些人在19世纪70年代和19世纪80年代曾在同一地区作画。在参观了文森特·梵高的展览后,他宣称“那天他爱梵高胜过爱我自己的父亲”。从1908年起,他的调色板变得更加单色,主要影响是保罗·塞尚的调色板。他后来的作品呈现出一种深色的调色板,其间穿插着对比鲜明的白色颜料的浓重笔触。
他的一些作品在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院举行。
生卒日期: 1876年4月4日 - 1958年10月11日
国籍:法国
莫里斯·德·弗拉芒克的全部作品(1031)
莫里斯·德·弗拉芒克(Maurice de Vlaminck)是一位法国画家。与安德烈·德兰(AndréDerain)和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一起,他被认为是野兽派运动的主要人物之一。1904年至1908年,一群现代艺术家在强烈色彩的运用上团结一致。弗拉芒克是1905年颇具争议的独立沙龙展览上的一位野兽派画家。
生活
莫里斯·德·弗拉芒克出生于巴黎皮埃尔·莱斯科特街(Rue Pierre Lescot)。他的父亲爱德蒙德·朱利安(Edmond Julien)是佛兰德人,教小提琴,他的母亲若泽芬·卡罗琳·格里莱(Joséphine Caroline Grillet)来自洛林,教钢琴。他父亲教他拉小提琴。他在十几岁时开始画画。1893年,他在查头岛(Île de Chatou)与一位名叫亨利·里加隆(Henri Rigalon)的画家一起学习。1894年,他与苏珊娜·贝利(Suzanne Berly)结婚。他生命中的转折点是在军队服役即将结束时,在前往巴黎的火车上偶然相遇。23岁的弗拉芒克已经活跃在巴黎的无政府主义圈子里,他遇到了一位有抱负的艺术家安德烈·德兰,与他建立了终身友谊。1900年弗拉芒克完成兵役后,两人一起租了一间工作室,为期一年,然后德兰离开去服兵役。1902年和1903年,他写了几部由德兰插图的轻度色情小说。他白天画画,靠上小提琴课和晚上与乐队合作表演谋生。
弗拉芒克参加了1905年颇具争议的“秋季沙龙展”(Salon d'Automne)。在观看了弗拉芒克、亨利·马蒂斯、安德烈·德兰、马尔凯、基斯·凡·邓肯、查尔斯·卡莫因和让·皮伊的色彩鲜艳的画布后,艺术评论家路易斯·沃克斯勒( Louis Vauxcelles)贬低画家们为“野兽”(fauves),从而给他们的运动起了一个名字,也就是野兽主义(Fauvism)。
1911年,弗拉芒克前往伦敦,由泰晤士河进行绘画。1913年,他再次与安德烈·德兰在马赛(Marseille)和马蒂格(Martigues)绘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巴黎,开始写诗。最终,他在巴黎西南部的一个小村庄吕埃伊-拉加德利耶尔(Rueil la Gadelière)定居下来。他娶了第二任妻子伯特·库姆斯(Berthe Combes),并与她育有两个女儿。从1925年起,他走遍了整个法国,但主要沿着巴黎附近的塞纳河继续绘画。弗拉芒克对野兽派被立体主义取代而成为一场艺术运动感到不满,他指责毕加索“将法国绘画拖到了悲惨的死胡同和混乱状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弗拉芒克访问了德国,回国后于1942年6月在《科莫迪亚》(Comoedia)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反对毕加索和立体主义的长篇文章。
弗拉芒克于1958年10月11日在吕埃伊-拉加德利耶尔(Rueil la Gadelière)去世。
艺术生涯
弗拉芒克的两幅开创性的绘画作品《在酒吧》和《拿着烟斗的人》是1900年创作的。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弗拉芒克住在查图或附近,与安德烈·德兰、亨利·马蒂斯和其他野兽派画家一起绘画和展览。此时,他丰富的绘画应用和生动的色彩运用显示了文森特·梵高的影响。《在酒吧》唤起了图卢兹·劳特雷克的作品以及他对妓女和孤独饮酒者的描绘,但他并不试图探究模特的心理——这打破了欧洲百年来个性化画像的传统。据艺术评论家苏伦·梅利基安(Souren Melikian)称,这是“一种非个人类型的卡通画”。在他的风景画中,他的方法是相似的。他忽略了细节,景观成了一种工具,他可以通过暴力的色彩和笔触来表达心情。例如,《灌木丛》(Sous bois)于1904年创作。第二年,他开始尝试“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将物质世界变成能够传达运动感的色彩的淡色和条纹。他的作品《查图大桥》、《收马铃薯者》、《沙图的塞纳河》和《果园》都体现了这一趋势。
艺术影响
弗拉芒克的作品显示了他对印象派画家的熟悉,其中一些人在19世纪70年代和19世纪80年代曾在同一地区作画。在参观了文森特·梵高的展览后,他宣称“那天他爱梵高胜过爱我自己的父亲”。从1908年起,他的调色板变得更加单色,主要影响是保罗·塞尚的调色板。他后来的作品呈现出一种深色的调色板,其间穿插着对比鲜明的白色颜料的浓重笔触。
他的一些作品在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院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