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克多·布劳纳
Victor Brauner
代表作品:
艺术家名:维克多·布劳纳(Victor Brauner)
生卒日期: 1903年6月15日 - 1966年3月12日
国籍:罗马尼亚
维克多·布劳纳的全部作品(138)
维克多·布劳纳(罗马尼亚语:viktor browner,英语:Victor Brauner)是一位罗马尼亚雕塑家和超现实主义绘画家。
他出生在罗马尼亚的皮亚特拉尼姆茨(Piatra Neamţ),是一个犹太木材制造商的儿子,后来他和家人在维也纳定居了几年。年轻的维克托就是在那里上小学的。1914年,当他的家人回到罗马尼亚时,他继续在布勒伊拉(Brăila)的路德学校学习。在那个时期,他的兴趣主要集中在动物学上。
他在 1916-1918年就读于布加勒斯特国立美术学院( National School of Fine Arts)和霍里亚·伊吉罗萨努(Horia Igiroşanu)私立绘画学院。他参观了弗尔蒂切尼(Fălticeni)和巴尔西奇(Balcic),并开始以保罗·塞尚的方式画风景画。然后,当他证明自己时,他经历了所有的阶段:“达达主义者,抽象主义者,表现主义者”。
1924年9月26日,布加勒斯特的莫扎特画廊举办了他的第一次个人画展。在那一时期,他遇到了诗人伊拉里·沃龙卡(Ilarie Voronca),和他一起创办了这本《75HP》的杂志。正是在这本杂志上,布劳纳发表了宣言《象形文字》(The Pictopoetry)和《生存论》(The Surrationalism)。他创作了《歌舞表演的基督》(Christ at the Cabaret )和《工厂里的女孩》(The Girl in the Factory )。
1925年,他第一次到巴黎旅行,1927年从那里回来。1928年至1931年期间,他是《unu杂志》(一种具有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倾向的前卫期刊)的撰稿人,该杂志出版了他大部分绘画。
1930年,他在巴黎定居,在那里他遇到了康斯坦丁·布朗库西,他教他艺术摄影的方法。在同一时期,他成为罗马尼亚诗人本杰明·方达(Benjamin Fondane)的朋友,并结识了伊夫·唐吉,后者后来将他介绍给超现实主义者的圈子。他住在Moulin Vert Street,和阿尔伯托·贾克梅蒂和伊夫·唐吉住在同一栋楼里。他画了一幅《无眼自画像》(Self-portrait with enucleated eye),这是一个预感的主题。
1934年,安德烈·布雷顿(André Breton)为布劳纳在皮埃尔画廊举办的第一次巴黎个人画展写了一篇介绍目录。眼神的主题无所不在:《K先生的专注力》和《K先生的奇怪情况》是布列塔尼与阿尔弗雷德·杰里(Alfred Jarry)的戏剧《乌布·罗伊》(Ubu Roi)相比的绘画,是“资产阶级的讽刺漫画般的巨大讽刺”。
1935年,布劳纳回到布加勒斯特。他加入罗马尼亚共产党很短一段时间,没有非常坚定的信念。1935年4月7日,他在莫扎特画廊开办了一个新的个人展览。萨阿潘(Saşa Pană)在他的自传体小说《出生于02》(Born in 02)中写道:
该目录展示了16幅绘画作品。它们伴随着诗句、超现实主义的画面,这些画面因其奇异而精致——它们也许是自动听写的产物,它们与绘画本身毫无关联。它们是用法语写的,但在罗马尼亚语的翻译中保留了它们丰富多彩的味道。这次展览带来了许多有趣的文章和关于超现实主义在艺术和文学中的地位。
1938年,他回到法国。8月28日,他在奥斯卡·多明格斯和埃斯特班·弗朗西斯(Esteban Francés)的激烈争吵中试图保护埃斯特班而失去左眼,被奥斯卡·多明格斯扔的玻璃杯击中:预感成真。
同年,他遇见了杰奎琳·亚伯拉罕(Jaqueline Abraham),并与她结婚。
1940年纳粹德国入侵法国时,他和皮埃尔·马比耶(Pierre Mabille)一起离开了巴黎。他曾在佩皮尼昂、罗伯特·里乌斯、坎特·布拉格、比利牛斯山脉东部和圣费利乌·达蒙特住过一段时间,在那里他被迫与世隔绝。然而,他与在马赛避难的超现实主义者保持联系。1941年,他获准在马赛定居。
1954年,他绘制了《文明的序曲》(Prelude to a civilization),现在收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这幅画用蜡笔画在马逊尼石上。战后,他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并前往意大利。
1959年,他在蒙马特的勒皮克街72号的一个工作室安顿下来。1961年,他又去了意大利。同年,纽约博德利画廊(Bodley Gallery)举办了布劳纳作品的个人展览。他在诺曼底的瓦伦格维尔定居下来,大部分时间都在那里工作。
1965年,他创作了一组实物画,分别命名为《神话》(Mythologie )和《圣母颂》(Fètes des mères),这些画是1964年在瓦伦格维尔和阿萨诺创作的。他的最后一幅作品《拉菲涅处女作》(La fin et le debut,1965年制作),该作品提醒我们,“当画家的生命结束时,他的作品就开始有生命了”。
1966年,他被选为代表法国出席威尼斯双年展,在那里,整个大厅都是为他而建。
他因久病在巴黎去世。蒙马特公墓墓碑上的墓志铭是他笔记本上的一句话:“Peindre, c'est la vie, la vraie vie, ma vie。”(中文:“绘画就是生活,真实的生活,我的生活。”,英文:“Painting is life, the real life, my life”)。
画家的笔记本上有私人笔记,他把笔记交给了马克斯·波尔·福切特(Max Pol Fouchet),部分地附上了他创作的“钥匙”:“我画的每一幅画都是从我焦虑的最深处投射出来的……”
生卒日期: 1903年6月15日 - 1966年3月12日
国籍:罗马尼亚
维克多·布劳纳的全部作品(138)
维克多·布劳纳(罗马尼亚语:viktor browner,英语:Victor Brauner)是一位罗马尼亚雕塑家和超现实主义绘画家。
他出生在罗马尼亚的皮亚特拉尼姆茨(Piatra Neamţ),是一个犹太木材制造商的儿子,后来他和家人在维也纳定居了几年。年轻的维克托就是在那里上小学的。1914年,当他的家人回到罗马尼亚时,他继续在布勒伊拉(Brăila)的路德学校学习。在那个时期,他的兴趣主要集中在动物学上。
他在 1916-1918年就读于布加勒斯特国立美术学院( National School of Fine Arts)和霍里亚·伊吉罗萨努(Horia Igiroşanu)私立绘画学院。他参观了弗尔蒂切尼(Fălticeni)和巴尔西奇(Balcic),并开始以保罗·塞尚的方式画风景画。然后,当他证明自己时,他经历了所有的阶段:“达达主义者,抽象主义者,表现主义者”。
1924年9月26日,布加勒斯特的莫扎特画廊举办了他的第一次个人画展。在那一时期,他遇到了诗人伊拉里·沃龙卡(Ilarie Voronca),和他一起创办了这本《75HP》的杂志。正是在这本杂志上,布劳纳发表了宣言《象形文字》(The Pictopoetry)和《生存论》(The Surrationalism)。他创作了《歌舞表演的基督》(Christ at the Cabaret )和《工厂里的女孩》(The Girl in the Factory )。
1925年,他第一次到巴黎旅行,1927年从那里回来。1928年至1931年期间,他是《unu杂志》(一种具有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倾向的前卫期刊)的撰稿人,该杂志出版了他大部分绘画。
1930年,他在巴黎定居,在那里他遇到了康斯坦丁·布朗库西,他教他艺术摄影的方法。在同一时期,他成为罗马尼亚诗人本杰明·方达(Benjamin Fondane)的朋友,并结识了伊夫·唐吉,后者后来将他介绍给超现实主义者的圈子。他住在Moulin Vert Street,和阿尔伯托·贾克梅蒂和伊夫·唐吉住在同一栋楼里。他画了一幅《无眼自画像》(Self-portrait with enucleated eye),这是一个预感的主题。
1934年,安德烈·布雷顿(André Breton)为布劳纳在皮埃尔画廊举办的第一次巴黎个人画展写了一篇介绍目录。眼神的主题无所不在:《K先生的专注力》和《K先生的奇怪情况》是布列塔尼与阿尔弗雷德·杰里(Alfred Jarry)的戏剧《乌布·罗伊》(Ubu Roi)相比的绘画,是“资产阶级的讽刺漫画般的巨大讽刺”。
1935年,布劳纳回到布加勒斯特。他加入罗马尼亚共产党很短一段时间,没有非常坚定的信念。1935年4月7日,他在莫扎特画廊开办了一个新的个人展览。萨阿潘(Saşa Pană)在他的自传体小说《出生于02》(Born in 02)中写道:
该目录展示了16幅绘画作品。它们伴随着诗句、超现实主义的画面,这些画面因其奇异而精致——它们也许是自动听写的产物,它们与绘画本身毫无关联。它们是用法语写的,但在罗马尼亚语的翻译中保留了它们丰富多彩的味道。这次展览带来了许多有趣的文章和关于超现实主义在艺术和文学中的地位。
1938年,他回到法国。8月28日,他在奥斯卡·多明格斯和埃斯特班·弗朗西斯(Esteban Francés)的激烈争吵中试图保护埃斯特班而失去左眼,被奥斯卡·多明格斯扔的玻璃杯击中:预感成真。
同年,他遇见了杰奎琳·亚伯拉罕(Jaqueline Abraham),并与她结婚。
1940年纳粹德国入侵法国时,他和皮埃尔·马比耶(Pierre Mabille)一起离开了巴黎。他曾在佩皮尼昂、罗伯特·里乌斯、坎特·布拉格、比利牛斯山脉东部和圣费利乌·达蒙特住过一段时间,在那里他被迫与世隔绝。然而,他与在马赛避难的超现实主义者保持联系。1941年,他获准在马赛定居。
1954年,他绘制了《文明的序曲》(Prelude to a civilization),现在收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这幅画用蜡笔画在马逊尼石上。战后,他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并前往意大利。
1959年,他在蒙马特的勒皮克街72号的一个工作室安顿下来。1961年,他又去了意大利。同年,纽约博德利画廊(Bodley Gallery)举办了布劳纳作品的个人展览。他在诺曼底的瓦伦格维尔定居下来,大部分时间都在那里工作。
1965年,他创作了一组实物画,分别命名为《神话》(Mythologie )和《圣母颂》(Fètes des mères),这些画是1964年在瓦伦格维尔和阿萨诺创作的。他的最后一幅作品《拉菲涅处女作》(La fin et le debut,1965年制作),该作品提醒我们,“当画家的生命结束时,他的作品就开始有生命了”。
1966年,他被选为代表法国出席威尼斯双年展,在那里,整个大厅都是为他而建。
他因久病在巴黎去世。蒙马特公墓墓碑上的墓志铭是他笔记本上的一句话:“Peindre, c'est la vie, la vraie vie, ma vie。”(中文:“绘画就是生活,真实的生活,我的生活。”,英文:“Painting is life, the real life, my life”)。
画家的笔记本上有私人笔记,他把笔记交给了马克斯·波尔·福切特(Max Pol Fouchet),部分地附上了他创作的“钥匙”:“我画的每一幅画都是从我焦虑的最深处投射出来的……”